姜甯聽了這番話,一時間愣住,不知該如何反應。她的指尖無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團扇,紅唇微啟,卻終究未說一字。
石原見她不語,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忽而撫掌笑道:“是了嫂嫂,是我唐突。不不不,是女郎。此事不該問女郎的。”
石原眉眼舒展,似是尋到了解決之道,大笑着:“這等事,自然該去問謝将軍才是。”
話音未落,遠處忽傳來同僚的高聲呼喚:“石虎贲!丞相急招,速速前來!”
石原神色微變,匆匆朝姜甯拱手一禮:“女郎失禮了,改日再叙。謝将軍不在,有事您别忘了至丞相府尋我。”
未等姜甯作答,石原已轉身大步離去,轉眼便消失在街角。
待石原離去後,姜甯目光遊離的看着遠方,久久未動。
姜甯眸色黯了下來,她的唇邊浮起一絲極淡的笑,似自嘲,又似怅然。
******
因着彈劾之事,謝丞相一派在朝堂上十分不好過。
張炳懷一黨抓住謝成昀一事不放,日日冷嘲熱諷,含沙射影中直指謝丞相用人不明、禦下不嚴。
在其授意之下,世家舊貴連番上奏。不過半月,謝丞相一脈的幾位新貴便被尋了些錯處,革職的革職,下獄的下獄。
朝堂之上風聲鶴唳。
丞相一派中往日意氣風發的新貴們個個噤若寒蟬,仿若啞火了一般,唯唯諾諾不敢出聲,生怕下一個遭殃的便是自己。
而丞相府卻一反常态,盡可能地降低了存在感。謝丞相更是稱病告假,閉門不出,連每日的朝會都推脫不赴。
一時間,丞相府門緊閉,車馬稀疏,仿佛一夕之間,這位前些時日還大權在握的謝丞相銷聲匿迹了一般。
正因為謝丞相閉門不出,那些寒門新貴更加低調,沒了動靜和聲音,世家大族氣焰愈加嚣張起來。
世家中慣會見風使舵,有一點消息便能夠咂摸出不同滋味。
幾番權衡之下,向張炳懷倒戈的世家漸多,原本持着觀望态度的勳貴,也紛紛向張炳懷示好。
此番情形之下,張炳懷一黨氣焰更盛,幾乎要将新冒頭的新權貴逼至絕境。
直至謝成昀大破鮮卑,帶兵斬敵數千的消息傳到建州城,方才有了轉圜。
收到此北地捷報之時,正值沐佛時節。
皇宮中設浴佛齋會,幼帝與胡太後端坐于金殿之上。幼帝不過六歲,懵懂地依偎在胡太後懷裡。而胡太後表情拘謹地摟着幼帝,手足無措,甚至不敢正眼瞧謝丞相和張炳懷等人。
胡太後原本為宮中侍女,無依無靠,一夜得寵後生下皇子。原是張太後留子去母的可憐侍女,張太後當權之時,她一直被軟禁在冷宮中。
直至張太後去世,因幼帝生母身份,方才被謝丞相請了出來,封為了太後。
衆臣叩拜幼帝後,依次上前,以香湯為幼帝點額祈福。
謝丞相亦在其列。
謝丞相手持沾濕的帕子,神色沉靜,動作恭謹地為幼帝點額。
禮畢,聽到謝成昀大破鮮卑的消息後,謝丞相冷笑一聲。他不緊不慢地放下帕子,忽而伏地跪拜,對幼帝與胡太後深深一禮,繼而竟在衆人面前痛哭起來。
“老臣……老臣愧對陛下!”謝丞相聲音哽咽,似是情難自抑,“北地戰事吃緊,老臣卻直至今日才發覺朝中出現了貪墨案,實在罪該萬死!”
謝丞相這一哭,殿中衆人皆是一愣。
前有張炳懷一黨抨擊丞相義子玷污侍女,而謝丞相此番做派,這又是演的哪一出戲?
胡太後心下“咯噔”一緊,她眸光緊張地望向幼帝,手不自覺地收緊,抱緊了幼帝。
幼帝則不知所措地看向身旁的總管寺人常沖。寺人常沖也微微搖了搖頭,表示并不知情。
“丞相快快起來。”胡太後緩過神來,請咳一聲,慌忙代替幼帝令謝丞相起身。
張炳懷站在一旁,面色陰晴不定,顯然未曾料到謝丞相會在這沐佛之時,演這麼一出好戲。
不用想也知曉,這出大戲定然是沖着自己來的。張炳懷暗自咬牙,雙手握拳,死死盯着謝丞相。
“陛下。”謝丞相千恩萬謝地起來了,口中之語卻如驚雷一般,驚在衆人耳膜上,“貪墨案一事,請允老臣詳細相奏。”
“可。”稚嫩的聲音傳來。
幼帝轉頭看了看胡皇後,又看了看寺人常沖,見沒有人能替他拿主意,便主動開口允諾了。
“老臣遵旨。”
說完,謝丞相拿出一份帛書。
張炳懷見那帛書有幾分眼熟,看清後,瞳孔驟然緊縮。
那帛書上,竟是九卿之首太常沈遠緻的賬目,詳細記錄了上月撥給南郊祭祀萬兩銀錢的去向。
而謝丞相已然朗聲讀了出來:“給付雲天師,以煉制寒食丹,供奉天神。”
“供奉天神?當真如此?”謝丞相指向面如土色的沈遠緻,尾音拉得老長,“沈大人,你身居太常之要職,執掌天下禮樂祭祀。你可知若‘侵吞祀銀’,該當何罪?”
聽聞此番話,大殿中的氣氛變得詭異起來。
這朝中上下,誰人不知,沈遠緻以及雲天師和張炳懷關系匪淺。
沈遠緻踉跄出列,結結巴巴道:“臣……臣冤枉!那寒食丹确實是供奉天神……”
尚未等沈遠緻說完,謝丞相便不耐煩地擡手,打斷了他的話,徐徐解釋,一臉胸有成竹。
原來,沈遠緻為了貪去那些銀錢,将原本寒食丹中溫和的原料換為較為低廉的虎狼之藥。煉制大量寒食丹後,少部分供奉天神裝作樣子。其餘寒食丹又高價售出,獲得了大量銀錢。
“此貪墨案,世家大族多有參與。”謝丞相冷笑道,說完喚來了虎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