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帶着天街的梧桐葉旅行,從一條大道到另一條大道。
公孫祈登上七彩車,開始她的旅行。
“先生,槐城是怎樣的城邑呢?”
“槐城是君上賜予臣的土地,那裡的人們安居樂業。”
槐城在宋國的西南方,從安和出行馬車要走七八日才能到達,那裡的百姓過着輕松自在的日子,所以周圍城邑的人經常有搬遷過去的。
公孫祈一行人前往槐城的路上,也見到了拖家帶口去槐城的人。
宋國整體位于北方,十一月滿山紅遍,馬車在田間的道路上行駛着,與停在路邊的牛車相遇。
因為道路略狹窄,牛車的物件也載得很多,兩車不能并行。
馬車停下來時,中年男人便上前來解釋,“拜見女公子貴人,小人家的老牛實在走不動路,得緩上一會,小人給您賠不是,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公孫祈覺得面前人說話很有意思,她笑着道:“阿叔不着急,正好我們也歇一會。”
男人連忙感謝,說好話像倒豆子一樣,“感謝貴人,女公子生得神女模樣,心善也賽過神仙,祝您福壽雙全,吉祥如意!”
公孫祈哪裡見過這般情境,連忙扯開話題,“阿叔一家是要去槐城嗎?”
男人點頭,驕傲道:“正是呀,我們村裡的人都看重那塊出生之地,我卻覺得,俗話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人都說槐城好,去了槐城估摸着也不會後悔。”
高大魁梧的男人,笑起來卻質樸腼腆,“嘿嘿,我家兩老還是我硬拖着走的,他們顧慮太多,我老是勸他們,實在不行搬回老家就是了,他們才答應。不過家裡兩個毛頭小子倒開心得很,這會當着生人面又變回老鼠膽子了。”
公孫祈看見牛車那邊的田坎上坐着幾個人,或許是因為對馬車這種象征着權貴的物件感到畏懼,她們都很靜默,隻是兩個小男孩藏在牛車後面偷偷看向這邊。
“巧心,把點心水果送給大家吧,我們也好好地歇一會。”
巧心端出點心水果交給了男人,也在公孫祈這邊案上擺了一份,而後拿起蘋果同小刀,鬥志昂揚道:“殿下,巧心的手藝終于有機會展露了,準保讓倆孩子目瞪口呆!”
公孫祈請樓渰和戎仆也用水果點心,她自己先拿了一塊糕點作為示範。
男人端着木案,有點手足無措,孩子們卻膽大跑了過來,自己先塞了一口,才接過去給母親和阿翁阿婆吃。男人又開始倒好話,反而讓公孫祈手足無措了。
他問道:“敢問貴人是哪家的女公子?”
公孫祈想着說我是公孫家的,隻怕大家會更拘束,于是拐了個彎道:“阿叔,我同槐城城主是舊識。”
說起槐城的城主,住在槐城同附近城邑的人印象深刻,男人兩眼放光,他贊歎道:“原來女公子是城主大人的友人,品行好的人愛同品行好的人結交,這真是,真是,唉,我沒讀過書,說不出來。”
公孫祈笑着看向樓渰,看來先生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很崇高。
男人突然想到什麼,擔憂道:“隻是聽說城主大人治理好了槐城後,就很少來槐城了,大人常年在國都安和,女公子如果是來見城主,恐怕是見不到了。”
公孫祈笑着道:“阿叔不必擔心,城主大人就快到槐城了。”
他絕對想不到,從馬上下來的那個沉默之人便是槐城的城主。
巧心把蘋果雕好了,三隻小兔子惟妙惟肖。公孫祈之前已經領略了巧心的手藝,已經不再那麼驚訝,不過兩個小孩子還沒見過這樣的技術,瞪大了眼睛,捧着不舍得下口,讓巧心的心輕飄飄的。
休息過後,老牛又有勁了,男人帶着家人驅使着牛前行,公孫祈她們緊跟其後,一路上走得很慢,但這樣慢悠悠地行駛于田間的路上,也令人感到快樂。
相比于男人的家人,他顯得健談。他還給公孫祈講了槐城以前的故事,那時槐城被人們稱為鬼城。
洶湧的槐江貫穿槐城,每年的洪澇從不停歇,田地和村莊被淹沒,根本沒有人願意住在這裡。人少了,城便空蕩起來,成為鬼居住的地方。
城主來到槐城後,自己出資從而凝聚人心,以舉城之力修建了堰壩,之後的幾年裡,槐江再沒有泛濫成災,反而造福一方,人們徹底安住下來。
年輕的城主好像沒有什麼私欲,君主賞賜的錢财都拿來公用了,他鼓勵農耕,槐城的人實行了壟田之法,糧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