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見墨一句11,挑戰了在場所有同學的固有認知。
有急性子的同學受不了,當下就反駁:“什麼鬼啊?是2好嗎?”
方見墨輕吐一個“不”字,淡定堅持,“是11。”
他左手伸出食指,緊接着,右手也伸出食指,兩個手指在胸前并排豎立,“看,這怎麼不是11呢?”
聽他這麼一詭辯,其他同學也忍不住了。
“靠……你在這搞腦筋急轉彎呢?”
“你要這麼說的話,從物理維度學上來講,1+1明明等于3,愛因斯坦說的,不服來辯!”
“我不服,從二進制的角度來說,明明是10!”
“不接受反駁,你二進制有我愛因斯坦厲害?”
“怎麼沒有,你愛因斯坦厲害,我二進制也不差好嗎?”
“不不不,都聽我說,1+1其實等于1!”
“不信?貓抓老鼠的故事你們都聽過吧?你們想想,當一隻貓把一隻老鼠吃了,還剩什麼?不就隻剩一隻貓了?”
“切,那按這個說法的話,1+1不是也可以等于4或等于5或等于n?比如一對情侶結婚後,生了兩個小孩或三個小孩或n個小孩,這樣不就是4或5或n了?”
“我不贊同,怎麼可能會生那麼多個?”
“你不懂,時代變了,現在都追求早生催生能多生就多生。兩個不算多,三個還嫌少,n個那最好。”
……
莫名其妙的,這場由方見墨引起的鬧劇最後不知怎麼的,演變成了一場多方辯論。
關于1+1到底等于什麼,大家各有各的說法,十幾種答案輪番登場,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而始作俑者在挑起争端後,自己卻反而退出了辯場,專心緻志的收拾丢在桌上的書籍,由其他1+1等于11的擁護者代替他加入這場辯論中。
那邊熱火朝天,這邊靜立桌前,看着終于收拾好、疊得老高的書籍,想着:該放哪?
放進抽屜裡?塞不完,根本塞不完。
立在桌上?原本的書就已經夠多了。
丢地上?啧,早不知道就先不拆了。
前腳把書全丢到自己椅子後面的空地上,靠牆壁堆着,後腳他就立馬拿出手機,打開某個商城的線上小程序,下單了一個書架,等下就送達的那種。
他看教室後面空撩撩的,正好缺一個書架,就讓他來填補這個空缺吧。
至此,萬事俱備,隻欠書架了。
他這邊是安排妥當了,他挑起的硝煙卻還在繼續。
辯論場上各方僵持着,大家各持已見,誰也不服誰。
而方見墨閑着沒事幹,搖身一變,從始作俑者成了置身事外的觀衆。
他坐在座位上,神情悠閑,姿态散漫,單手撐着下巴看被他坑進場的他們辯論。
尾指輕點臉頰,像極了午後小憩的貓,慵懶地甩着尾巴。
黝黑的眸子則如水墨鑄就的遊魚,在池中嬉戲,一會遊過來探頭看看這個,一會吐着泡泡遊過去看看那個。
直到上課鈴聲響起,打破僵局,停止了這場辯論。
在鈴聲的催促下,同學們意猶未盡地收了聲,而方見墨也意猶未盡地收回了目光。
次日,早讀。
英語老師江之秋前來13班,巡視學生們的讀書情況。
看到大多數學生要麼大聲朗讀,要麼默默背誦,她很欣慰。
至于個别不争氣的,她選擇視而不見,比如說第一組最後一個位置那個誰,低着頭不知道在幹什麼,被立起來的書堆遮擋,隻露出個頭尖尖。
看他這姿勢,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搞事情,反正肯定不是在正經讀書。
啧,花了那麼多錢進這麼好的學校,卻不好好珍惜,簡直是浪費錢财、浪費資源、浪費青春……真是讓人看不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