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接下來的幾日,每日晨起我都贈王妃一隻宮花發钗,樣式從最早的迎春,到後來的玉蘭和桃花,她都很喜歡。
一日,我同意了王妃帶她出門,她一早變換了男裝,還帶上了我曾經送她折扇。
這麼多年,似乎阿月也沒什麼變化,還是這般清麗脫俗。
揚州城熱鬧得很,據阿月說幼時父母也不大放她出去逛,又常年居住在郊外,所以對揚州城的街市并不熟悉。
于是我便問她可有想去的地方,她回我說素聞揚州女子曼妙,想去聽曲兒。
想着本王愛妃難得有此雅興,便命鐘頻安排行程,去二十四橋間包下一間畫舫,請些伶人唱曲。
是夜,揚州城竟城門不閉、酒旗招展,河道兩岸挂滿了栀子燈,徹夜不眠。
今日款款來到我和王妃面前的歌姬,名喚時莺,善琵琶、曲樂。
這時莺似是來自荊楚一帶,唱了一首《采蓮曲》,王妃聽得認真。
曲畢,我還未發一言,王妃倒問起她可會唱揚州話,時莺稱會說,便問阿月可是有什麼想聽的曲子。
阿月一時來了興緻,說自己以前聽過一首歌,用筆下了下來、小聲告訴了時莺曲調,叫她唱給大家聽。
片刻後,時莺定了定弦,略施了一禮,唱起了一首小調: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
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
屋檐灑雨滴炊煙袅袅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裡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月落烏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點點滴滴
夢裡有花夢裡青草地
長發引漣漪白布展石矶
河童撐杆擺長舟渡古稀
屋檐灑雨滴炊煙袅袅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裡
......
我不通揚州官話,在場唯一的本地人小萍則給大家講解了語義。
一曲聽完,小萍說阿月幼時曾唱過這曲子,隻是她揚州話學的不倫不類、唱的不好。
阿月也不惱,也說時莺唱得好,還忙叫紅玉多給些賞錢。
我卻心生好奇,先前從未聽阿月說過揚州話,回去後便央她再唱給我聽。
她卻不肯,不論我怎麼使她都不肯。
我于是打算就此放棄,沒想到日後在金陵時卻将心願了卻,此為後話。
之後的幾天,我又将紅櫻、梨花和海棠的花钗贈予阿月,她很喜歡梨花,還說起了“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可此時,楊花已盡、不見滿城飄絮。
我于是問她是不是舍不得揚州,她點了點頭。
我心一軟擁她入懷,打算等到十二枝春意贈完,再離開揚州罷。
之後閑時王妃問我花钗的事,還猜測起了花名,我隻笑笑讓她莫急。
按說,此時正是中原牡丹盛開的時節。
但是這宮花是來之前命小桃備的,她平日裡負責王妃的珠玉配飾,對此更為在行些。
如今置身江南,我便沒打算再送她牡丹芍藥,深覺自己擇的春花更趁她些。
不過有時,阿月收花後的反應實在令人稱奇。
比如那日,我一早送她杜鵑,本以為她會信手說些詞句,或聯想起望帝子規的傳說,沒想到她卻笑了,唱起了“嶺上開遍映山紅”。
曲調活潑熱鬧,雖然市井氣有些重,但聽來着實有趣。
揚州一個落雨的清晨,我又送了她一枝丁香。
許是這宮花堆得栩然,我見阿月捧着這花置于鼻前嗅了嗅,似收到真花一般,笑得嫣然。
十二
在明園不外出時,阿月懶怠梳妝,隻用每日的花钗簡單将頭發盤起。
一日她戴着紫藤,指着園中一顆多年生的木繡球,說起了小時候曾經攀着這棵樹逃出家的事情。
“那次好像是端午,年紀太小父親母親不許我出門。”
“我每日困在家中無聊,兄長又去外面看龍舟去了,我很羨慕......”
于是我問她當真爬着這麼高的樹翻牆而出嗎,還問她那是她幾歲時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