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還能仗着自己的年紀扮癡賣蠢,真不知道日後成年他還能不能活到大結局啊。盛聞感歎。
原劇情的老皇帝可是很能活的,把他前頭的好幾個兒子都給耗死了,最後姚諒和甯直推上位的那個小皇子都排到十二号了。
除了康熙的那個倒黴太子和查爾斯三世,天下哪還有三十年的太子。
啊不想了不想了。盛聞抱頭,一想到這兒就頭疼。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大不了成年後要是皇帝爹忌憚他,他就把自己發配到邊疆去。
去哪兒呢?盛聞在轎子裡頭想,去西北有新鮮羊肉吃,去南邊挖生蚝,還是去西南吃火鍋呢?
轎子停在了太後的壽康宮門口。肖太後已經擺了一桌各色吃食,見盛聞到了,老太太慈祥地招呼他,“來,聞兒來了,坐。”
“孫兒給皇祖母請安,皇祖母萬福金安。”太後讓他坐,直接坐是不可能的。盛聞又費了一次膝蓋,給太後磕了一個。
盛聞現在又覺得自己的大西北火鍋計劃還是不推行為妙,現在小十二還是個一笑就流口水的孩子,他不想給這個無齒的家夥磕頭。
“起吧。”太後免了他的禮,“還沒用過早膳吧,這是昨日新采上來的蓮子熬成的百合蓮子羹,這個季節吃最好不過了。”
“先來一碗開開胃吧。”太後身邊的大宮女立時盛了一碗蓮子羹,放在盛聞面前。
蓮子羹這玩意很是萬金油,夏天加百合消暑,秋天加銀耳潤肺,到了冬天還可以加枸杞和紅棗,怎麼吃都很補。
又是粥又是羹的,盼着他上廁所啊?盛聞歎了口氣,稀裡呼噜地把蓮子羹全吞了,用勺子把碗也刮了個幹幹淨淨。
穿越一遭,盛聞重新染上了不吃早飯的惡習。
今天起的早,又折騰了一大圈,這會兒還真餓了,盛聞自來熟地抓了個肉酥餅往嘴裡放。
從前仗着年紀小,盛聞把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小廚房全吃了個遍。
先皇後的人緣很好,連當時盛寵不衰的宸妃和梅貴妃面上都很尊敬她,對于盛聞這種四處蹭飯的行為也沒有公開表示過什麼反對意見。
後來衛皇後死了,宸妃進了冷宮,盛聞被遷到了東宮,他就再也沒吃過各宮各院小廚房的拿手菜了。
原作中害死衛皇後的就是和她姐妹情深的梅貴妃,盛聞一直對她多加提防。
但最終衛皇後還是沒有逃過這命定的死劫,在盛聞三歲時香消玉殒,撒手人寰了。
“聞兒,這蓮子羹你品出什麼滋味來了嗎?”太後問。
“挺好吃的。”盛聞拍了拍衣襟上的酥餅渣,接着夾小菜吃。
“還有呢?”太後好像一個教導學齡前兒童九九乘法表的老太太,循循善誘。
“太甜了。”盛聞道,老年人的味覺沒有年輕時靈敏,禦膳房為了照顧太後又不可能直說您的口味太重,隻是默默地調整了口味。
“飯前吃太膩得慌,有點影響食欲。”
見盛聞不接招,太後擡了擡她那戴着精緻護甲的手,宮女太監們往後退了兩步,“聞兒,你一向聰明,知道哀家想說什麼。”
“皇祖母是想說。”盛聞道,“蓮子憐子,皇祖母心疼表哥,想讓我和父皇手下留情。”
“聞兒聰慧。”太後歎了口氣,“哀家自成為這太後以來,雖不能說是全無私心,确實為自家謀得了不少利益,但在大是大非上,哀家可以保證一向和皇帝是一條心。”
“既然我吃了皇祖母的這碗蓮子羹,孫兒也有話想跟皇祖母說。”盛聞道,“不知皇祖母還記不記得,父皇也是您的孩子。”
“人心本就是歪的,不然它怎會生在左邊?”
“皇祖母想讓表哥不受委屈,就勢必會讓父皇和我委屈。”盛聞道,“孫兒委屈一下不要緊,可父皇已經委屈得夠多了,皇祖母既然說和父皇是一條心,您就該知道應該怎麼辦。”
“話雖如此,人心都是肉長的。”太後歎道,“哀家那弟弟人至中年,子嗣不豐,就得了這麼一根獨苗,聞兒,你若是哀家能怎麼辦?”
“既然皇祖母用蓮子羹勸我,我也使一道菜勸皇祖母吧。”盛聞夾起一片藕片,放到太後面前的碟子裡。
“這道菜名為琉璃藕,做法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将蓮藕洗淨,去皮,順直切成瓦片狀。炒勺放在火上,倒油,油溫至八成熱時放入藕片沖炸,撈出、控油,裝盤内塗上蜂蜜即可。”
“火候過了發苦,火候不及成不了琉璃。”
“若是火候把握的正好,做出來的琉璃藕色澤金黃,晶瑩剔透。”
“孫兒在書上看過一個故事。”盛聞道,“一小國運河亂象頻出,小國一清官多方查證,發現竟是國主的親戚在運河邊修建府邸,令運河水混濁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