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屬于違規操作,你要是慧眼如炬,能提前招攬到好苗子,那是你的能耐。
可如果,你招攬的人本身才學不行,要靠作弊的法子把人保上去,那可就太不公平了。
當學子們知道,做出如此事的,竟然有太子,未來的君主,絕對民怨沸騰,群起激憤,更會對朝廷失去希望,不罰太子不足以平民憤!
這是一次對太子名譽緻命的打擊!
身為太子,一國儲君,為了點蠅頭小利,竟親自帶頭在科舉上舞弊,破壞公平和朝廷法度,讓天下學子如何相信你?
這樣的人當了皇帝,豈不是從此便要寵信佞臣,是為昏君!
二皇子此舉,可謂毒辣至極,一針見血,一擊斃命!
但他選中的魏慶泰卻不願以身入局,以自污的方式跳出了局。
他主動收受考生賄賂,并把此事透露給太子。
太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打擊對手的好辦法,立刻搜集證據,把他搞下台。
如今魏慶泰已經進了監獄,那麼此後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那考題洩露與他有關嗎?還是也是二皇子做的?為何這件事偏偏撞到了六皇子面前,莫非二皇子想借此順便誣陷六皇子?
衆所周知,六皇子沒有門生,也沒和任何考生接觸過,用‘考場中幫他們作弊的方法’誣陷行不通。
那麼二皇子要怎麼把六皇子扯進來,讓他知道考題洩露的用意在哪兒?
這背後似乎蒙着一團疑雲,讓人一時看不清。
“這件事便拜托你了,”六皇子轉身告辭。
等他走了,林若溪立刻安排下去,對京城大大小小的會館逐一排查,看看到底有多少考生得到考題。
這件事其實并不難,隻要發現有異常的考生,作弊畢竟心虛,總會有異常的表現,甚至有些考生耐不住悸動,會直接講出來,告訴同窗什麼的。
也有學問普通的考生看到題目後,悄悄找搶手寫答卷,好讓自己在考試中大放異彩。
很快,第一批看過考題的考生便被排查出來,順藤摸瓜,找到賣給他們考題的人,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可光這第一批考生的數量,就已經叫林若溪吃驚,不光有達官顯貴家的子侄,富商出身,甚至連普通的平民都有。
奇怪!很奇怪!
平民有錢買考題嗎?
經過詢問才知道,今年的考題居然賣得如此之便宜,隻要三十兩,就可以得到一份。
三十兩!
對于一個普通百姓家庭,或許是兩三年的開銷,但對于舉子而言,咬咬牙完全拿的出來。
都說窮秀才,富舉人,是有道理的。
不說别的,考中舉人後,官府每月會發俸祿,名下有不少免稅田,光是挂靠的利錢就有不少。
加之舉人已經是朝廷官員預備役,如果不再往上考,運作一下,完全可以進入當地官衙任職,在本地享有威望。
那些個鄉紳富商要敬着捧着,三節兩壽送上禮品,找他們寫副字,畫個畫,送上潤筆費,都是不錯的進項。
這都是最平常的人情往來,不算受賄的範疇。
如此稍微攢一攢,兩三年下來,三四十兩銀子是有的,進京趕考完全不成問題。
即便這個也沒有,去年剛考上舉人,還來不及有進項,今年便來京城參加春闱,也會有當地的鄉紳富戶送上程儀,權當結個善緣。
所以幾十兩銀子,舉人們絕對拿的出來。
之所以依舊拮據,是京城物價太高,最普通的客棧,一晚便要一二兩銀子,而舉子來參加春闱,往往要在京城待上一兩個月。
這還不包括來京城的路費,每日的吃食,筆墨紙硯的花銷,準備春闱制式物品的花銷。
這麼說吧,參加春闱的筆墨資源,鋪蓋,衣物,食物,炭火蠟燭等等,都是有要求的,指定樣式和售賣的店鋪。
他們自己帶的要是不合格,就得重新置辦。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科舉舞弊猖獗,學子們總能想到各種各樣的方式夾帶小抄,或者其他。
用統一規定的樣式好查,能最大限度避免作弊手段。
雖然加重了考生負擔,但朝廷對舉人有優待,實在沒錢,可以去會館申請,春闱後再償還。
所以别看這些考生窮,那也要看和誰比,他們的窮,是可以拿出幾十兩銀子那種,也是可以輕松借到朝廷發放的低息助學金的。
如此,三十兩銀子一份的考題,幾乎可以輻射所有學子。
隻要你起了貪心,就可以拿得出來那種。
那這個洩題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