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林家的權勢地位,想要入行分一杯羹,當然是可以的。
那些商隊自然不會得罪林家這種一流的權貴家族,賺錢嘛,當然是把朋友經營的多多的,敵人少少的,能拉攏進更多勢力,也就更有保障,抗風險能力更強。
每支商隊出海的人數雖然有限,但他們背後的資本多啊,如此即便遇到海南,折損了一兩次,還能快速拉攏起隊伍,繼續賺錢。
而且他們自己也不會少賺,無非多加一兩艘船罷了。
但林若溪的目标不同了,她要的是良種。
商隊走習慣的路線,能帶回來的稀罕物,大乾已經有了,好東西百姓肯定已經種植,不要小看群衆的智慧。
沒有推廣起來,除了地域限制,其實還是現在的種子不夠精良不夠好,不能适應更多變的環境,産出優質的果實。
而這就涉及到前兩種的研究方向,不多做贅述。
良種所在地是那些商隊不去,或者說去的少的地界,尤其遠離南海海域,往更遠的地方航行。
這增加了風險,減少了收益,海商們肯定不幹。
要不是林家确實有錢又有權,她也不敢肖想這個,即便她大緻知道哪些地方有什麼農作物,依舊不敢妄想。
後世和現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好嘛,随着地球全球化,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生活習俗不說完全改變,那也......完全不同了。
站在古人的角度,後世簡直是癡心妄想,怎麼會有如此奇怪的變化?
畢竟他們回顧曆史,幾千年都是這樣,不出意外,後面依舊如此。
可世界彷佛來了個大拐彎,走向一條完全無法預料的道路。
以至于全球變了個徹底,以林若溪那淺薄的地理知識,去指導現在的航海,簡直不把人命當命看。
所以她隻能靠出錢,讓船隊無後顧之憂的去開拓,去嘗試,去小心翼翼試探。
總之,這是一個更燒錢,還可能血本無歸的事。
做完三個計劃,林若溪覺得林家完全遭不住,她隻是找尋人生價值,沒必要搞得林家破産。
所以她讓林如清三選一,讓他決定最後的方向。
可林如清看完,卻直接找到六皇子。
幾天後,他們一起回到山莊,避開外面的風風雨雨,拉着林若溪一起研究三個計劃的可行性報告。
他們找懂行的人了解,一點點深入調查,計算成功的概率。
随着深入研究,不光林如清和六皇子,就連林若溪都對着那些内容發呆。
總之一句話,很困難,純粹燒錢的活。
林若溪輕咳一聲,“目前林家能用來支持的閑錢大概兩三百萬,這隻是前期投入,後面每年可以空出三四十萬,即便如清娶妻生子,多出幾份花銷,這部分也能辟出來,所以我們還是選一個吧。”
林如清嚴肅的點點頭,“花銷确實太大了,未免事情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還是選其一吧。”
六皇子卻目光逐漸變得幽深,“從這裡,我看到了王朝的未來,當糧食富足了,一切将徹底改變,那将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盛世,有别于以往任何王朝所謂的盛世。”
林若溪一震,沒想到六皇子眼光如此長遠。
她是看到了未來世界,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更知道要想從一個頑固,守舊的農業國,過度到那個樣子,首先就要讓糧食不缺。
當整個王朝都不缺糧食了,不再為食物而殚精竭力,深謀遠慮,無論是士人還是百姓就該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了。
那時,當西方新鮮的事務出現,華夏這塊土地上聰慧異常的種族,會更快的研究透,進而反向碾壓。
她所在的世界曆史上并非沒有有識之士,可一個龐大的帝國,首先要考慮的是穩定,是吃飽穿暖的問題。
這是刻在華夏子民基因裡的東西,是他們經曆無數苦難後,累積下來的經驗。
如果不想這個世界和他們一樣,靠外力打破,以極度殘忍的方式把原有的一切碾壓稀碎,就必須解決他們深埋在骨子裡的,糧食安全問題。
當吃飽穿暖不再是問題,等着吧,華夏子民能創造出奇迹,他們才是最有創造力也最有智慧的種族。
隻不過這一切,在糧食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隻能被苦苦壓抑着。
一切為了糧食安全服務,所以統治才保守又頑固,不斷循環往複。
誰讓東亞的先決條件,注定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民族多災多難呢。
他們注定與糧食安全長期鬥争,而這也是統治者永遠關注的焦點。
林若溪沒想到,六皇子僅憑一份簡單的計劃,就看到了如此長遠的未來!
果然,眼光,見識,他們從來都不缺,缺的是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