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祖籍,雖說馬文才與馬母張氏都沒有長久住在老宅裡,表明了看不上的态度,但老宅裡卻并非所有人都識得臉色。那些非得跳出來找存在感的,也絕非一兩個。
馬文才之父馬太守,乃是馬氏嫡系大房長子,名喚馬修遠。整個大房之中,最出息的便是這位“雄氣旡敵”的大老爺。至于二老爺與三老爺,一個自幼體弱,卻風流成性,整日沉醉于溫柔鄉;一個頭腦愚鈍,所幸娶了個精明能幹的妻子,勉強撐着門面。
可以說,馬氏在揚州府能維持聲名不墜,馬太守功不可沒。若僅憑那兩個嫡親弟弟,馬家怕是早就被拖垮。老太爺的妾室與庶子,早被老太太借着馬太守的名義,分出去另立門戶。而老太爺的弟弟們,則都在馬府老宅附近安家,環居左右。
馬太守的成就,既得益于馬氏家族人丁興旺、聯姻衆多,也受限于家族中總有那麼些不成器的敗類,得罪了太多人,使他最終止步于太守之位。但就他這一輩來說,馬太守無疑是當之無愧的翹楚。老太太在馬太守的祖母面前,也因此最得臉面,從而分得了馬氏老宅這塊寶地。
然而,人的情感并非僅用 “有出息” 便能簡單定義。大房的二老爺與三老爺,同為老太太嫡出,每日在跟前請安,極盡孝道。逢年過節,更是上演老萊娛親的戲碼。老大縱使再出息,常年在外,又能如何?在老太太和老太爺的心裡,守在身邊、承歡膝下的老二和老三,才是乖巧孝順的好孩子。
更何況,二老爺與三老爺子嗣昌盛。他們雖比馬太守小幾歲,可嫡出的兒子女兒加起來竟有七個之多。反觀馬太守,子嗣艱難,至今僅有馬文才這一個獨子,這無疑讓老太太滿心不喜。在家族觀念裡,講究枝繁葉茂才是昌盛之相,不能開枝散葉的兒子兒媳,便是不孝。
諸多因素交織,馬母張氏在老宅住了兩日,便向馬氏長輩告罪,稱前去探望她的母親了。老宅那麼大,馬太守原先的院子被二老爺和三老爺的孩子瓜分霸占了不說,他們回來,也隻收拾了一個狹小的偏院。這是瞧不起誰呢?張氏表示,她懶得與這些目光短淺之人過招,況且她也從未想過在馬家養老。是娘家母親的山莊不夠舒服,還是她和兒子沒有出息不能自立?非得跟那些眼光短淺的人掙個三瓜倆棗的,閑得慌嗎?于是,馬張氏帶着兒子住進了靜揚山莊,至于她與母親張蕭氏之間如何談心,便不是外人能知曉的了。
對于馬家二房和三房而言,他們在老家辛苦讨好長輩,而老大僅僅因為年長,便占盡家中便宜。二房老爺可不是個沒才氣的,即便有些人脈是因他們才得以結交,最終卻都在官場幫了老大的忙,讓他們辛苦還人情,真的是讓老大摘幹淨了果子,還要在外人面前賣慘說嘴。
如今大房有人回來了,二房三房的心自然也跟着動起來,老大欠下弟弟們的人情,外人不知,家裡人豈能當作不存在?這可說不過去。
------------------------------山莊沖突------------------------
然而,他們的這些小心思,說給馬太守聽,他或許還會有所考量,但說給馬張氏聽,呵!這便是夫妻不同心的後果。也正因如此,馬張氏還沒去找馬家的麻煩,他們反倒自己找上門來。
靜揚山莊在揚州府極負盛名,有地位的世家與官家,都不是能随意進出的,必須得到莊子主人的同意。可莊子主人究竟是何身份,無人知曉,隻知姓蕭,而且是正兒八經皇家的蕭姓。能進入此莊,便代表着身份地位得到認可。金陵離都城甚遠,在這一帶,最能接觸到皇家氣息的,便是此處。自然是有點可能的階層都趨之若鹜。
“你們長沒長眼睛啊!我可是馬太守的侄子!這是我大伯娘的莊子,日後自然也是我馬家的産業。怎麼,我這個馬家正經主子還進不得了?” 在山莊大門口吵鬧不休的,是二老爺的嫡長子馬青書,身旁還簇擁着一群狐朋狗友。為了顯擺自己的地位,他特意招呼了揚州府裡有名的纨绔子弟,打算來靜揚山莊玩樂一番,好好威風威風。
馬青書隻比馬文才小了幾個月。然而,二老爺比馬太守要晚一年才成親,當年馬張氏乃是成親月餘便懷上了馬文才,所以這馬青書的嫡出身份的水份,大家夥兒都是心知肚明的。隻不過,再是未婚奸生子,馬家認了,外人也沒有證據。但也正因為如此,馬青書對外人的言論格外敏感,誰都不能損害他的臉面。
“這靜揚山莊,姓蕭。”攔在馬家衆人面前的金管家,臉上挂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冷冷地回了一句。若不是顧及自家小姐的顔面,他早就命人将這群無理取鬧的家夥打出去了。看着眼前這個在小姐娘家人面前都敢如此嚣張的馬家晚輩,金管家眼中閃過一絲心疼,暗自揣測,自家大小姐在馬家背後的日子,怕是苦不堪言。
“金管家。”這時,莊子裡突然跑出來一個小厮,在金管家耳邊低聲私語了幾句。
馬青書見狀,誤以為是馬張氏派人來請他們進去,頓時得意地大笑起來,“怎麼?這會兒想請本少爺進去了?晚了!你現在就給本少爺跪下,磕幾個響頭,本少爺興許還能考慮考慮。”
金管家面無表情地瞥了他一眼,擡手示意下人去準備東西。不一會兒,一身短打的小厮們便端着幾盆桐油,朝着這群人劈頭蓋臉地潑了過去,緊接着,又有人舉着火把走了出來。
“啊!” 反應快的,趕忙舉起扇子遮住部分頭臉;反應慢的,差點将桐油吞進肚裡。各家的小厮們手忙腳亂地幫自家少爺擦拭臉上的污漬。“你這個狗奴才,不要命了嗎!” 有人破口大罵。
然而,話還沒罵完,猝不及防被潑了一頭一臉的衆人,在看到火把後,吓得連連後退。原先圍在馬青書身邊的幾個青年,更是頂着半張臉的桐油,驚慌失措地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能瞬間逃離他十丈遠。
“馬家小兒,莫要欺人太甚!給臉不要臉!” 金管家面無表情地将張氏交代的話,一字不差地說完,随後後退一步。舉着火把的侍衛們上前,做出要點火的動作。
小命攸關,臉面什麼的,日後總有機會找回。馬青書等人吓得落荒而逃,臨走時,還不忘放下兩句狠話:“給你面子喊你一聲大伯娘,馬家還承認你,你才是馬氏的宗婦,要不然,你也就是個不受大伯寵愛的棄婦。你給我等着。”
-------------------------二房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