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年少的歲月裡,馬母張氏無數次在心中勾勒自己未來的模樣。那些幻想中,有在溫馨宅院裡相夫教子、慈愛祥和的場景,也有仗劍天涯、懲惡揚善、潇灑恣意的畫面。就是從未想過會像如今這般。如今,她已年過四十,隻能窩囊地在娘家的莊子上生着悶氣,還肩負着為遠在金陵的夫君照看老家後宅的重任。哪怕她親手藥物閹割了那個夫君,那頂“窩囊”的帽子也摘不掉。
娘家的莊子,圍牆爬滿了斑駁的青苔,牆角幾株枯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老舊的院門在風中吱呀作響,仿佛在訴說着歲月的滄桑。院内,那棵粗壯的槐樹,枝葉稀疏,投下的影子在地上顯得格外淩亂。此時正值深秋,凋零的樹葉不時飄落,給這寂靜的庭院增添了幾分蕭索。張母蕭氏已然年過六十,閱曆豐富,目光犀利。她坐在正房的雕花窗前,看着女兒在庭院中落寞的身影,眼神中難□□露出一絲瞧不上的意味。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外孫馬文才十分争氣。當張母蕭氏聽聞馬文才憑借靜揚山莊的背景,大膽地去接觸軍權時,她的内心非但沒有絲毫的阻止之意,反而湧起一股欣慰之情。
于是,張母蕭氏毫不猶豫地命令金管家,将自己多年精心培養的人手,以及那些資助過的氏族聯系人,陸陸續續地送到馬文才身邊。金管家向來對自家大小姐的命令言聽計從,自然是一絲不苟地照做了。而張母蕭氏所給予的,絕非馬母張氏之前送出的一隊隊普通人馬可比。這一次,她拿出的乃是真正的蕭家軍。
彼時,正值寒冬,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銀裝。通往馬文才駐地的道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馬蹄踏過,發出沉悶的聲響。金管家帶領着蕭家軍,在這冰天雪地中艱難前行。遠處的山巒,隐沒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隻有偶爾露出的黑色岩石,仿佛是大地堅毅的骨骼。
回想當初馬母張氏給馬文才的那些人,大多是通過招募而來。他們雖個個武藝高強,在辦事或者私人事件上或許能發揮一定作用,但這些人也有着明顯的弊端。他們大多看重錢财,每一次調遣和使用,馬文才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無論是金錢上的賞賜,還是物資上的供給,都讓馬文才感到頗為吃力。更别提當作軍隊使用了,還是做不到令行禁止。
而張母蕭氏此次送來的人手,可就大不一樣了。他們皆是世代追随蕭家的後人,從小接受家族忠義觀念的熏陶,對蕭家忠心耿耿。這種忠誠,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們的骨子裡,輕易難以被他人撬走。對于馬文才而言,這無疑是一股極為可靠且強大的助力。
馬文才得知此事後,心中欣喜不已,欣然接受了這份珍貴的 “禮物”。但他也清楚,要想真正發揮這些人的作用,還需花費一番心思去駕馭他們。于是,他立刻着手制定計劃,試圖讓這些蕭家軍能夠完全聽從自己的指揮,融入到自己的勢力體系之中。
想到當初,金管家帶着馬文才與衆人見面那天,待衆人入座後,馬文才率先開口:“諸位皆是蕭家軍的精英,此次能得各位相助,實乃馬某之幸。但在行動之前,我想先聽聽諸位對當下局勢的見解。”
一位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的漢子站起身來,抱拳道:“公子,依我看,如今這世道混亂,各方勢力紛争不斷,咱們得盡快找準方向,擴充實力。” 這一位是金管家事先悄悄找好的人,就是為了配合讓馬文才能更快接手蕭家軍。
馬文才微微點頭,目光掃過衆人,說道:“所言極是。但不知諸位可曾想過,咱們這蕭家軍,往後該以何為目标,又該如何在這亂世中立足?” 衆人聞言,紛紛陷入沉思,你一言我一語地讨論起來。馬文才靜靜地聽着,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衆人交流探讨,在這一來一往間,他不僅了解了蕭家軍将領們的想法,也讓衆人感受到了他的遠見卓識。
接下來的日子裡,馬文才頻繁地與蕭家軍的士兵們接觸。他親自前往軍營,查看士兵們的生活狀況。看到士兵們居住的營帳有些破舊,他當即下令,從自己的庫房中調撥一批嶄新的帳篷送來。在飲食方面,他發現士兵們的餐食較為粗糙,便特意安排廚子,改善夥食,增加肉類和蔬菜的供應。士兵們對這位新主子的關懷,看在眼裡,暖在心頭。
為了增進與士兵們的感情,馬文才還時常參與到士兵們的日常訓練之中。他雖出身世家,但武藝高強,在與士兵們切磋武藝時,展現出了精湛的技藝。他親自示範各種兵器的使用技巧,耐心地糾正士兵們的動作。
此外,馬文才還着手建立一套新的獎懲制度。對于訓練刻苦、表現優異的士兵,給予豐厚的賞賜,或是金錢,或是珍貴的兵器。而對于違反紀律、偷懶耍滑的士兵,則嚴懲不貸。他深知,紀律是軍隊的靈魂,隻有嚴明的紀律,才能讓這支隊伍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在與蕭家軍的相處中,馬文才還巧妙地提及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向士兵們描繪着未來的美好藍圖:“待我成就大業,定讓諸位兄弟都能過上好日子,光宗耀祖。咱們不僅要在這亂世中站穩腳跟,還要讓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