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内力為尊的武俠世界中,一套劍法如果沒有内力加持,那麼會有哪些特點呢?
一是招數會更簡化、更樸實。因為沒有讓人“超凡”的内力為依,很多不可思議的動作、看起來繁複乃至近于炫技的動作,根本就做不出來。
二是殺傷力大打折扣。這也很好理解,無需多言。
三是防禦變得更重要。因為沒有了内力的武者,顯然更加“脆弱”。以往兩個武者比鬥,你打我一記内家拳,我自有内勁運掌格擋之。即使沒防住,被人一拳打中,體内勁氣也會自動防禦,多少也會削弱些許拳勁。即使防禦薄弱,受了内傷,也可運轉内力調息壓制。而沒有了内力,人家打你一掌,你即使格擋也擋不住,身體中掌,也不會有内力自動護體,中掌不死即傷,而僥幸傷而不死,也不會有内力供你調息。換成手中有劍也是一樣。
所以,該如何破解呢?
芷若思來想去,方法隻有十六個字——
料敵機先,攻敵必救,死中求活,以多打少。
料敵機先,就是能在敵人出招前做出精準預判,繼而搶先出招,赢得主動權。
攻敵必救,就是在料敵機先的基礎上,尋敵破綻,擊其要害,從而調動敵人,使其受制于我,隻能防禦,不能進攻。
死中求活,就是要有與敵偕亡、同歸于盡的氣勢和決心,隻有這樣,才能調動敵人,而不是被敵人調動。
以多打少,就是創立劍陣,形成多人之合力,用數量上的精妙組合而求質變,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說白了,這就是一套如何以弱勝強的戰術打法。首先氣勢要足,抱必死之決心,本來就是弱者,如果連拼命的決心都沒有,那肯定是必輸無疑。
其次,個人的打法就是“料敵機先,攻敵必救”,要“攻勢防禦”,占據主動,由我出招,敵人破招,而不能反過來讓敵人先行出招——如果一旦讓敵人先出招,以峨嵋衆弟子沒有絲毫内力的狀态,絕不能擋敵之一擊。
但在實戰中,這種情況并不能完全杜絕,而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這個時候就必須對攻,要有不惜犧牲的勇氣和覺悟,以命換命,甚至是以命換傷。
最後,群戰的打法就是建立劍陣,以多打少。當前身在敵營,占據優勢力量的是敵人,所以,要想成功突圍,必須在局部建立優勢,通過局部的“以多打少”,讓敵人的數量優勢無從發揮或者減半發揮,這樣,才有突圍之希望。
這是芷若反複思量後的結果,也算是殚精竭慮了。之前與滅絕師太見面時也說了,雖然時間短暫,滅絕師太沒有給出明确答複,但看她凝眉深思的樣子,顯然是肯定這其中的有些道理的。
有了思路,下步就是落實了。
這個,就太難為她了。
因為,這基本上就是要創立一門劍法和一套劍陣。而無論是“料敵機先,攻敵必救”的劍法,還是能夠“集合力而求質變”的劍陣,都是一等一的高明武學,尤其是這劍法,若真能做到“料敵機先,尋敵破綻、攻敵必救”,那完全稱得上是曠古爍今,甚至說是天下第一劍法也沒多大問題。而創立這樣的劍法,需要高深的悟性、廣博的見識、深厚的經驗,哪怕是活了上百歲的武林泰鬥張三豐張真人,也不敢說有這樣的本事,更不要說她這個小丫頭了。
這道題對她來講,委實超綱了。簡直就是讓小學生去做高中生,不,應該是去做大學生的考卷。
但還是要硬做。
索性,這不是數學題。
苦思數日後,芷若忽然覺悟,自己其實也不需要真的創立這麼一門劍法——就算她真的忽然得天授,創了這麼一門劍法,衆師姐師兄師侄短時間内怕也學不會。
所以,她需要的,或者說峨嵋衆弟子需要的,是一套易上手的劍術套路。
隻要這個劍招套路足夠新穎,在大緻符合十六字對敵思路的基礎上,能讓敵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在初戰時發揮奇效,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