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三件事,用“□□張無忌騙取屠龍刀取出兵法與武功秘笈”的手段,實現個人武功的非常躍遷,從而達到驅除鞑虜振興峨嵋的結果。這個,芷若真的要好生思量了。
而思量的答案就是,“驅除鞑虜”和“振興峨嵋”這兩個師父的畢生願望,她會努力去實現,但師父給出的辦法手段,她就敬謝不敏了。
至于師父她老人家泉下有知,會不會生氣、失望?芷若隻能說,生氣就生氣吧,失望就失望吧。反正走這條路子,她拉不下那個臉。
雖然師父臨終前将這件事說得很嚴重,甚至到了事關天下蒼生的地步。但芷若終究不是土生土長、見識有限的小姑娘。她心裡很清楚,元末農民起義這滔天巨浪,不是什麼野心家鼓動、陰謀家策劃的,根本上還是元廷倒行逆施、讓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導緻的。而當人民的憤怒變成滔天巨浪後,也不是一個兩個所謂擎天玉柱、名帥大将所能挽回的。
在這樣的浩蕩大勢面前,一部兵書、一套武功,順則錦上添花,逆則不過是螳臂擋車——或能助元兵打赢幾次戰役,或能刺殺幾名義軍大将,但那又如何,最多也就是延遲義軍勝利的步伐,在億兆民心凝成的曆史車輪面前,終究是碾為塵土。
至于憑借絕世武功振興峨嵋,這倒是一條可行的路子,但絕不是唯一一條路子。而即使走以武興派這條路子,也不一定非要去求【九陰真經】。當年郭襄祖師也是一代宗師,以她的家世,【九陰真經】不可能沒有看過,然其開山立派,傳授的卻是她一生融會貫通的武功絕學,這既是她為人驕傲,但也可以看出,在她心中,自己這一身本事,并不比所謂的【九陰真經】差。
所以,以武興派,若能得到奇遇,固然更好。若不能,沉心鑽研自家武學,也未必就弱于人。
總而言之,對倚天劍和屠龍刀,正當的手段她還是會用的,若是有合适的時機,她也不會放過将兵書和武功秘笈取出來的機會,但以□□之,她肯定是不為的。
一面堅決不許自己與人家有私情,一面又要求自己以□□之——這也就是滅絕師太是她師父,但凡換一個人,看她不啐其一口唾沫。
理了一下思緒,芷若心裡總算是舒緩了一些。
那麼接下來,自己也該站在掌門人的位置,考慮峨嵋派的下步行止。
正常情況,自然是護送滅絕師太遺骨回峨嵋山。
不過,師父給自己布置的任務,奪取屠龍刀,那就不能離張無忌太遠,不僅不能離他太遠,還要想方設法靠攏過去。
尤其是前天夜裡與張無忌夜談時,她已經得悉當年明教教主陽頂天死前曾留下遺囑,獲得聖火令者,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而“于此之前,令謝遜暫攝教主之位”。所以,張無忌早已打算好,待救下六大派後,他即趕赴海外,将義父謝遜接回來。
如此,從獲取屠龍刀的角度看,她不僅要靠攏過去,而且還要盡快成行,否則,一旦張無忌乘船離開,那這一波機會她将錯失。
不過,認真思量後,芷若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原因有二。
其一,這個時候去找張無忌,與她峨嵋派新晉掌門人的身份不符。别看她是滅絕師太在衆峨嵋弟子面前,宣布她為新一任峨嵋派掌門,合法性十足。但她畢竟是年紀最小的女弟子,對門派也不曾有過什麼突出貢獻(也就是這次萬安寺救人時略出彩了些),這般被突然立為掌門人,很多師姐師兄,心裡面大概是不服氣的。
而在此威信未立之際,她不去護送師父她老人家遺骨回峨嵋山安葬,反而去尋找什麼明教教主,衆弟子知道後,會如何看待?
其二,尋張無忌,目的是取屠龍刀,繼而使倚天劍與屠龍刀合一,取出兵書和武功秘笈,憑借這兩項奇物,驅除鞑虜,振興峨嵋。但芷若之前就已經想得很明白,驅除鞑虜,克複中原,靠得是百姓舉義的燎原之火,而不是一兩項奇物。
所以,驅除鞑虜,振興峨嵋,并不必然要取屠龍刀。完全還有其他的法子可選。
而芷若心中,其實已經隐隐有了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