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修行姿态随意,指尖輕輕碰上她滴落在案幾上的酒珠,定眸放空,想起那個提兔子燈的女孩,脫口而出:“細柳花鬓點燈,燭映卿卿絕色。”
不經意間的作詩令學士們大為震撼,不近女色的冷面閻羅居然也能寫出柔情癡郎的詩句來!
“好詩!好詩!”學士由衷贊歎。
“仿佛看到娉婷玉人就在眼前。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纖纖柳腰,寶髻松松挽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妙哉、妙哉。”
京城關于冷面閻羅的傳聞讓他們個個忽略了:謝修行可是大祁二十六年的探花郎啊!
大理寺卿首之位乃尚書左仆射江萊舉薦,皇帝親賜,任憑三品及上的大臣也不敢招惹。
得罪他,少說三族惶恐。
方今世道混亂,清流之身寥若晨星,哪有多少兩袖清風的官員。
蕭蕪權當謝修行今日是來湊熱鬧消遣,不抱希望他會參與其中,哪知開口驚豔。
謝修行作出詩句後,沉寂良久,孟二公子本無意加入這場對詩,卻意外擡眼看了看謝修行。
孟玄為大祁有名的才子,少時便會寫詩,他的詩集名揚天下,一首千金,滿城傳頌,有的學堂先生還會将他的詩講解給學童。
這般有才能的人,本該仕途明朗,可他偏偏卻無心官場,隻想做個有心寫詩無心對弈的逍遙散仙。
近日,他始終沉浸在青梅項雲舒即将做太子妃的失意中,當謝修行作出一首衆人稱贊的詩句時,他才趣意大發,欣賞與他奪魁的對手。
不過,失意的情緒揮散不去,想出的詩句既是滿滿的遺憾其中又不乏對愛情無限的憧憬。
“又值槐陰蟬鳴時,青梅酒,月影香,合卺比鴛鴦。”
孟玄才華橫溢是衆所周知的事,學士聽之,頗為感慨,更加覺得自己才華不如别人。
張真民說道:“我記得這是孟二公子十四歲時作的詩,原句‘正值槐陰蟬鳴時,月影煮酒青梅香’稍加改動後反倒更添意境。彼時良人煮酒,青梅芳香,當前是我與月影同飲青梅酒,時境發生了轉變。”
“青梅酒還是昔日的青梅酒,月影依舊是當年的月影,不同的是今時我和芳卿新婚燕爾,鴛鴦也不及我們恩愛”
“好一個青梅竹馬,琴瑟相守。”學士應和,“孟二公子一年未見,文采非但沒有退步,反倒更精進了,到底是天賦過人。我等望塵莫及。”
“謝卿與孟二公子兩句詩出來,我等不必比下去了,不如,我們就在他們二人之間選出魁首?”白衣學士說道。
“我看行。再比下去隻會漏短,不如大家就投他們二人。”藍衣學士張羅。
共有十一人,五人選了孟二公子,五人選了謝修行。不知是不是張真民有意為之,他特意在最後關鍵時,才讓蕭蕪選擇。
謝修行微微側過臉,垂眸看向她白皙粉嫩的小手躊躇地摩擦着杯盞,期許她的答案。
她看了眼謝卿,眸光如清潭明了。
“謝卿與孟二公子的詩都體現了‘佳人’之詞的絕妙處。孟二公子的合卺比鴛鴦,聯想少時青梅十裡紅妝嫁竹馬,紅鸾天喜,柔情蜜意,令人羨慕不已,此詩突出一個‘情'字。”
“而謝卿的詩,簡意明了描寫女子點燈動作,卻引起無限遐想,昏暗的燭光将她的容姿映襯得頗為動人,它其重點突出的是‘人’,今日詩會的題為‘佳人'。故此,我更欣賞謝卿的詩。”
蕭蕪心底更偏向于謝修行。
張真民眯起眼笑笑道:“那就恭喜我們謝大人獲得本次詩會魁首!”
項星野疑問:“張尚書,魁首都選出來了。這次詩會的彩頭是什麼?我怎麼沒見到?”
“不得不先給各位賣個關子了,本次彩頭特殊。請移步三樓包廂,我自會在宴席上為大家揭曉。”
張真民的話勾起了衆人的好奇心,詩會結束後,他們步伐匆匆前往玉明樓三樓。
謝卿告訴蕭蕪詩酒會上有關于太子的消息,蕭蕪才會參與本場宴會,眼下除了見到了孟二公子,關于太子的事情她半個字都沒聽到,她不禁質問起謝修行:“謝濟,你說玉明樓詩酒會上能打探到太子的事情,怎的除了無聊的對詩,連半個‘太’字都沒見着?你靠不靠譜?”
她有些醉意。
謝修行被她的質問怔住了神。
她......方才叫他什麼?
謝濟?
身份揭穿後,索性裝都懶得裝了?尊稱省略、對詩無聊便罷,居然覺得他不靠譜?!
“不急。我方才說過戲未開場。慢慢看。”謝修行端坐着喝了杯烈酒,起身往人堆裡去,蕭蕪見狀,端起杯盞欲喝口酒助興,好看場熱鬧戲。她剛把手伸向酒壺,卻被一閃而過的快影奪了去。
她順方向看,謝修行食指勾起青玉酒壺,神色嚴肅,凝眉不悅,語調有絲冷厲,“酒烈,忌貪杯。”
蕭蕪不滿的癟嘴。才許諾的父親,這麼快就開始履行責任了。也太稱職了罷!
“一口都不行嗎?”
女子喝酒在大祁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俗話說:君以民為主,民以酒為命。
“那是柏酒,不醉人的!”
“柏酒空腹喝最傷脾胃!”謝修行被蕭蕪氣得不知說什麼好,“你本就脾胃虛弱。”
原來微小的細節他都記得。是他大理寺卿敏銳的通病呢?還是他對她的關心?蕭蕪暫時區分不出來。
轉眼,人都走完了。剩下蕭蕪和謝修行面面相觑,蕭蕪依舊好奇,謝修行是怎樣知道能打探太子消息的。
“謝濟,你從何得知玉明樓詩酒會上一定有太子消息?”
過石橋時,謝修行特意走在蕭蕪的身後,默默護着她。
他說:“我上書太子後,他官升戶部尚書。因為恩公一事,朝堂之上如今的戶部尚書大不如前,涉職敏感。”
“他剛上任必定站在風口浪尖,被多少雙眼睛盯着。一時,他肯定無法做出抉擇倒戈何方,故要兩頭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