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馮墨儒單獨往宣政處去,議過事後并未離開,夏翊清道:“有話便直說,不必這般吞吞吐吐。”
馮墨儒斟酌着說道:“朝中如今對北疆戰事有些微詞,平甯侯身世之論又被有心人翻出,有些風言風語,說平甯侯是想……是想借機拖垮仲淵。”
夏翊清無意識地捏住腰間香囊,半晌,沉聲道:“我知道了,隻是這話,我不想從兩府重臣口中再聽到。”
馮墨儒周身一頓,立刻稱是。
隻一瞬間,夏翊清就又恢複了和緩,說:“馮相公辛苦,去忙罷。”
馮墨儒退出宣政處後長出了一口氣,這才發現自己的内衫已被冷汗打濕,方才,他感覺到了殺意。他上過戰場,知道刀劍之中的殺意是何模樣,可入朝這些年,他卻是第一次在話語之中感受到如戰場般的殺意。他心中暗忖:或許遠在北疆的平甯侯是屋裡這位四大王唯一的逆鱗。越是平日裡溫和之人,逆鱗就越碰不得,如今四大王這般模樣,怕是要磨刀了。
不過這一日後,馮墨儒屢次往宣政處去,寭王依舊如往常般謙和有禮,并未再露出任何讓他恐慌的殺意。在他懷疑自己當時或許是錯覺時,那把無形的刀終究是落了下來。
七月初,朝中對于北疆戰事和平甯侯身世的流言甚嚣塵上,寭王召來吏部與鴻胪寺的幾位官員應對,沒人知道他們在宣政處說過什麼,可所有從宣政處出來的官員都瑟瑟發抖臉色慘白。
夏翊清請他們入宣政處确實并未說話,隻是讓安成将這些年來赤霄院從各人家中搜集出的東西全都擺于案前,不必說話,便已然明白————寭王已知曉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隻是不欲發作。可若再做錯事,這些證據立時便會送到台谏,同樣也會呈送至壽康宮與福甯殿案前。
那日之後,朝中對平甯侯的質疑和流言盡數消失。
這一日,即墨允在宣政處陪着夏翊清說話松神,玩笑過幾番,夏翊清卻突然沒了聲音,即墨允立刻上前,隻見夏翊清捂住胸口猛倒過幾口氣,顫抖着擠出幾個字:“别……别聲張……”而後嘔出血來,随即昏了過去。
“……”即墨允在心裡罵了句髒話,“這他娘的真是要出大事了!”
“安成!去讓孫太醫立刻來請脈!”即墨允說着便将夏翊清抱至次間榻上。
待孫石韋匆忙趕來,夏翊清已然清醒,孫石韋搭脈片刻,疑惑着說:“大王這……沒事啊。”
夏翊清也頗為無奈:“我原是以為自己懶怠,醫術有所退步。我自己診過也覺無事,可方才是真的吐了血。”
即墨允站在一旁冷冷地說:“是,不僅吐了血,還暈了。”
“不如大王去請代内人?”孫石韋不自信道,“或許是下官醫術不精,又或是陳年舊毒還有殘留?”
夏翊清苦笑道:“我那毒都祛了多年,怎可能還有殘留?”
少頃,澤蘭也進入宣政處,三人在屋内反複診過,卻終究沒有得出結論。即墨允站在一旁說:“都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今你三位醫術高明之人診了近半個時辰,卻依舊沒有定論,若不是這血還在地上,我倒要懷疑自己方才是出了幻覺。”
“好了院首,”夏翊清說,“去忙院裡事罷,不必在此陪我了。”
即墨允頓了頓,也覺自己方才那話有些太過随意,便行禮走出宣政處,複又回轉,隐在暗處。
而後孫石韋與澤蘭又陪過半日,夏翊清卻未再發作,一切正常。
次日,北疆紅狀傳回京城,對峙許久的戰局終于出現轉機,第一批重甲車開上前線,炮火掩護,埋伏于左右兩翼的騎兵漸成合圍之勢,同時在戰車的輔助下切斷敵軍後續支援,那被格欽引以為傲的五萬騎兵成為了困獸,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次,平甯侯親自殺入敵陣,用烏霜取了紮魯的項上人頭。至此,與仲淵拉鋸了近五十年的草原部落紮達蘭徹底覆滅。
紮魯死訊傳到邕城時,醫部中上了年紀的老人抱頭痛哭,滅族之仇終于得報。而消息傳回京中,大長公主在晚膳時特意開了禁,與遠國公舉杯相賀:“叔亭,我們沒做到的,琛兒替我們做到了。”
遠國公端着酒杯,欣慰說道:“琛兒是替他自己做到了。”
北疆。
紀寒走到帥帳門口,正見平留在帳外,便問道:“裡面如何?”
平留無聲搖頭。
紀寒擡起手摸過平留臉龐,像是安慰平留,又像是安慰自己:“别擔心,會好的。”
平留無力垂首,身上似是壓着千斤重擔。
此時孫翥走出帥帳:“醒了,最多一盞茶,有話快說。”
紀寒甫一進帥帳就被那清苦的藥味和難以掩蓋的血腥味嗆了一下。在他不多不少的記憶中,他隻在開宇六年,自己父親傷重不治的彌留之際聞到過這種味道。縱使上次在南境,許琛被炸之後,也未曾有過如今這般模樣。
同樣是草原,同樣是因為紮達蘭,十多年前他失去了自己的父親,難道十多年後他還要失去自己的主帥嗎?紀寒心中一恸,向來硬氣的膝蓋竟先軟了下去,直接跪在了許琛面前。
許琛臉色蒼白如紙,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道:“算好時間,該送家書和戰報回去了。”
平留點頭:“戰報應該已經抵京,家書走驿站,過兩日也能到,郎君放心,不會有問題。”
許琛喘息着說:“還有什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