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惜月回說胡亂唱得,陳公子卻不信。
“小生也算聽過不少江南小調了,明小姐剛才唱得、恕在下耳拙聽不分明,可否請小姐不吝賜教?”
明惜月見他一句小姐小姐的,不知為何想到了舞台上的柳夢梅……
前世她還真看過一版《牡丹亭》的劇照,裡面的柳生也穿着這般青色的戲服,顔色好像是叫做“竹月”,讓人想到月光下灑在青石闆路上的竹影。
“陳公子何必執着于此等小技?”明惜月後退了幾步保持安全距離,又說道:
“公子想必也是應舉的學子吧,平素難道不應該多在正經書上多下些功夫……”
聽罷,這陳公子隻是低頭看她不語,許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勸學”弄迷糊了。
也不再多言,明惜月不去理會眼前的纨绔子弟,略施了一禮便告辭回家了。
她不知道的是,那日陳公子看着她遠去的背影笑了,還念叨這女子着實有趣,又好似曾見過一般、似曾相識。
此時的趙府,原本那王爺正與趙家小姐聊天說笑,不經意間看向花圃,竟辭别主家向明惜月所在的角落走來。
直到着青白玉華服的男子走到她面前,明惜月才最終确認眼前的靖王殿下正是當初何園見過的陳公子。
小萍見人走進,立時站在了自家小姐身前主動行禮。
而來人也十分有禮貌地執扇而笑、主動見禮,又道:
“數月不見,明小姐近來可好?”
小萍正意外此人何時見過自家小姐,卻又聽得來人道:
“是小王唐突了,請容在下重新介紹一下自己。”
“陳嶽,字守溪,有幸與明小姐曾于何園見過一面,不知小姐可還記得?”
原來他真名叫陳嶽,明惜月于是也起身,微微欠身回了一禮,也再次介紹自己道:
“王爺有禮了,小女子姓明,明惜月。”
說罷,明惜月想起母親說過那扇子是陳姓公子所贈,反應過來便道:
“事先不知情,還未謝過王爺贈扇美意……”
靖王爺聽後笑了笑,回說隻要她喜歡便好,區區小事何足挂齒。
明惜月心想,可真真是個滿口跑火車的家夥,還和母親說家中沒有适齡女眷、所以送她扇子玩兒。
可世人皆知,今上除了靖王這個弟弟外還有一位幼妹,而他這個兄長倒好,有小玩意兒不先緊着送自家妹子反拿出來讨姑娘歡心……
随後明惜月又惦念起明長弦,感慨還是自家哥哥待她好,隻是不知道日後娶了嫂嫂又會如何?
之後,明惜月又回複了些諸如回京生活還算習慣、揚州到此路程雖遠倒也不算難捱、素聞東京繁華近日一見才明白何為“富貴迷人眼”之類不鹹不淡的話。
“對了,不知明小姐是否知道長弦兄何時回京?屆時小王一定登門拜訪。”
明惜月回道不知情,心裡則盤算怎麼如此巧……
偏生她剛想到兄長,此人便也恰好提及他來?
趙府花園人多眼雜,小萍見自家小姐也并未與靖王爺多談,不久後便和小姐夫人一道回府了。
回府路上,明夫人分享了剛從茶會上聽來的八卦。
原來這名靖王爺是當今聖上幼弟,去歲方成年,平日裡不在京城府邸、隻四處遊山玩水風流快活。
而且據說,他近日和這趙小姐正“打得火熱”。
如今京中都在傳,興許不久後趙大人府裡會傳來喜事呢。
聽着八卦,明惜月心裡更加認定那靖王就是個招蜂引蝶的纨绔子弟。
隻是她如今身量尚小、又沒個女人樣,總不會被那王爺看中吧?
明惜月複又把玩着扇子,這等物件在她看來甚是稀罕,或許在人家看來不過是随手打發的賞賜。
于是便又憶起《金粉世家》中的情節,想那金家少爺追求冷小姐時又是送鞋券、又是送布匹,是又肯花心思、又有審美還貴氣,若換做是她想來也不免陷進那糖衣炮彈、難以自拔。
隻是可惜了這世道,“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明惜月隻盼望自己日後不要成了那冷清秋。
返家後,明夫人便去找了明老爺。
得知這幾年登門求教的年輕陳姓學生竟然是當今靖王,一向冷靜自持的明老爺也着實驚訝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