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蕭妖雪也跟着緊張起來,畢竟護法陣随時可能關,隻要場上一方認輸或者一方有生命危險,武清宗的人都有可能會撤去護法陣,入場幹涉,但他們也會等着陣法完全散去才會動身,這必然會比這幾個有備而來暴徒慢了不少。
李無憂是李家的幺兒,在這出了事别說武清宗擔待不起,就算拿整個回雁山以西來陪葬估計都壓不住這位當朝宰相的怒火。但是這些人既然準備動手,這些代價就是他們不在意的。雖說若是西域潰于當朝宰相這樣看來是一個東梁、是李家的福分。但是以犧牲一個幼子作為交換條件,這樣的事蕭妖雪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就在蕭妖雪觀察這邊情形時,場上二人的比武也正式開始了。馬得源不愧是邊塞長大孩子,出手直來直去,一上來一拳遞出,有着隐隐的破風聲,李無憂則是将内力集中在手掌之上,側身一讓,正面避過這一拳,手掌輕推,氣息由掌心噴湧而出,将馬得源的這一拳卸去力道,轉變方向。順勢又将氣息調動到膝蓋之上,一提腳,頂在了馬得源的膝後,氣息再度爆出,震得馬得源腿一軟,險些跪倒在地。在第一次和馬得源的交手中,李無憂就發現雖然馬得源的氣息與自己不相上下,但是他似乎并不會調用氣息,而是直接将氣息發散開來,覆蓋全身,所以針對李無憂這樣将氣息集中起來的攻擊方式,他就有些招架不住。
一掌一腿李無憂成功占據上風,但是他并沒有急于求勝,而是快速拉開距離,同時體内氣息流轉,回到最好的狀态,果然剛剛吃了虧的馬得源雖然腳軟了一下,但是并沒就此跪地,而是借着穩定身形的機會,再出一拳,若是剛剛李無憂沒有退那一步,必然要費十二分的精力來抵禦那一拳頭。
眼見一拳落空,場上的局面又恢複到開場之時,這次李無憂并沒有再等待馬得源出擊,而是主動調動氣息,近身馬得源,二個半大的小夥子,就這樣有一式,無一式的打了起來,在李無憂再一次出腳将踢在馬得源的膝後後,馬得源終于是沒有穩住身形,拉着李無憂二人齊齊倒地,此時二人的那本就不多的氣息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二人在地上扭打作一團這場面若用演武來形容多少有些誇大,怎麼看怎麼像兩個小孩鬥嘴輸了,在地上打成一片。正當觀衆以為這場比武要以這樣的鬧劇結束時,李無憂突然掏出了一把小巧的匕首抵住了馬得源的喉嚨,這一舉動算然看起來确實卑鄙,但是武清宗的演武并沒有說不允許攜帶武器,在之前比武中刀槍劍戟斧钺鈎叉的也不在少數,所以這李無憂此時出這一招也不算違背規矩,隻是驚得武清宗的幾位護法已經站了起來,都是各家的公子爺,在他們這鬧出人命可不是好事。
好在看到李無憂也隻是淺淺一比劃就止住行動了,連馬得源脖子上的皮都沒蹭破,他們就放心了。不過李無憂并沒有要求馬得源認輸,而是将他拉起道:“我們剛剛那樣打确實太掉價了,不如這樣,我看你拳法不錯,我恰巧也學了一點掌法我們各出一式,誰退得遠就算誰輸,你說如何。”李無憂不愧是在京都的公子哥圈子中混了這麼多年,他說出這話的時候,那語氣誠懇中帶着一絲壓迫,讓人無法拒絕,此時馬得源也剛剛換過一口氣來,聽着李無憂這話,他竟然還真不知道怎麼反駁,畢竟剛剛那樣打這麼多人看着确實太丢人,再者說,李無憂下手也是夠狠的拳拳到肉,再下去還是有點抵不住,經李無憂這麼一說,他對自己的拳還是很有信心的,也便同意了下來。
武清宗演武到此時已經經過了幾十場對打了,這還是第一場二人在場上自己定标準的,這一操作把在場的人都看懵了,除了那幾個蠢蠢欲動的殺手,畢竟一拳一掌過後,就是撤去護法陣之時,此時的蕭妖雪也是全神貫注。
李無憂和馬得源各自調整了氣息後,便準備拿出自己的最後一式。
馬得源眼中的李無憂突然就安靜了下來似乎在感受什麼,但是他們這是戰場,剛剛李無憂出招已經不是什麼君子行為了,現在馬得源自知這是他出手的好機會,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他邁不動腳,就想看看這李無憂到底要耍什麼花樣。
而就這短短幾秒在李無憂看來宛若黃粱一夢,他似乎又回到了鹿坪丘的那個夜晚,姐姐的寒霜掌又在眼前演示了無數遍。終于他似乎在一瞬間也感受到了一些環境中的元素,他似乎真真切切看到了那些紅紅藍藍的元素,他試圖将注意力集中在紅色光點上,沒想到那些光點真的就向它聚集過來,凝聚在他的手掌附近,而當他打出一掌時,那些光點又随着掌風飛了出去,這正是烈焰掌的雛形。
當他回過神來時,馬得源的拳頭已經和那一掌碰撞在一起,此時距離李無憂隻有一步的距離,若是馬得源破了他那一掌,他連躲的機會都沒有。可沒想到馬得源的拳與掌風相撞之時,并沒穿透而過,而是像打在一塊滾燙的烙鐵上,一瞬間将他的拳頭牢牢粘住,下一瞬那掌突然爆炸開來,将他彈出好十幾步之遠,一屁股坐在地上,剛剛的拳頭已經是沒了知覺。此時觀衆席鴉雀無聲,因為在其他人看來就是李無憂面前有淡淡的一點紅色光芒飄出,馬得源好像是碰到了那紅芒就飛了出去。
這對打就這樣結束此時結果已經一目了然了,護法陣也開始漸漸散去,李無憂也終于放松了下來。
可是就當陣法高度剛剛減半之時,五道身影就越過陣法直奔李無憂而去,此時的李無憂雖有知覺,剛剛傾盡全力打了打了那一掌,現在站都有點站不穩,被沖向自己黑影氣息鎖定時已經是不能動蕩,電光火石之間,隻見其中一道黑影突然加速,沖到李無憂身前,一道白芒閃過,另外四道黑影向後彈去,在地上留下了四道長長的痕迹。
江湖小記:
雲閣辯武後的三個月,東梁的江湖進入了鼎盛發展的時期。風雲人物輩出,首先是那在雲閣一戰成名的蕭雲雁,雖然是女流之輩,雖然是青樓之人,但是她的名聲在江湖上确實人人贊頌。潇湘閣也因此馳名江湖,在此之前,京都城内一直沒有談好的地,這次竟然讓地主拿親自上門賣地,就連施工的工期都減了半。東梁最大的青樓京都潇湘閣僅用了一月的時間就開門營業了。
隻是這一戰成名的蕭雲雁,卻在東佛寺留下最後的消息。蕭雲雁受東佛寺渡苦大師之邀,入了東佛寺的藏經塔,拜讀先人之作。
要知道這東佛寺建成已經有足足百餘年,這藏經塔除了佛經還有各屆佛寺住持留下的心經。都說秘籍養體,心經養氣,内外兼修方得大成。這百餘年能進入藏經閣研讀的人屈指可數,放眼他們的未來,無不是站在武學頂峰之人。如今這蕭雲雁進得藏經閣未來不可限量,隻是她現在名聲太旺,難免遭人眼紅不知能否成功走到大成的那日。
說罷了東邊,再談談這南邊,同樣是一位青年才俊技驚四座,那青年拿着一柄斷秋水,攻擂無量山,連戰十人,前九人皆是僅用一式。最後一人更是秋水劍出,有江河奔流之勢,觀者仿若立身河邊,戰者如處于驚濤駭浪之中,一劍引天河,二劍斷秋水。誰人道覆水難收,秋水入鞘宛若江河倒流,隻留對手長劍寸斷,勝負已分。
此戰之後武清得名秋水劍年少成名,位列武榜十五。
怎奈何幾家歡喜幾家愁,雲閣之中已經在這裡住了三月的周欽德終于帶着徐戰和袁清辭行,這三個月他們見到一個曾經人人口中的武學天才從暴怒到祈求再到妥協,最後背着他那可悲的自尊心和無恥自刎于山門之前。那場世人看來荒謬的賭注最後以路川這樣荒謬的形式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