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七點整,雲想準時開播,她對着鏡頭露出甜美的笑容,“大家好,我是蘇小狸。由于昨天的直播課沒有人下單,所以今天繼續給大家試講《教育知識與能力》。”
轉身時,白闆上已經提前寫好了今天的主題框架——教學原則與方法。她拿起黑色白闆筆,流暢地畫出一個思維導圖,将八大教學原則分門别類地标注清楚。
“今天我們重點講解啟發性原則,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要抓住學生思考的契機,在他們'心求通而未得'時給予點撥。”
她的講解深入淺出,“就像有位同學在讨論時提出了一個錯誤觀點,但這恰恰反映了……”時不時穿插案例,生動地闡釋了理論要點。
講到一半時,她特意停下來看向評論區。昨天沒經驗,隻顧着看屏幕上的觀衆人數變動,都沒有留意看大家的評論,今天她要好好看看大家的反饋。
然而映入眼簾的卻是:
[花瓶老師又來啦]
[這種顔值不去跳舞可惜了]
[講得還行但肯定是背稿子]
雲想歪着頭,露出天真困惑的表情:“花瓶是什麼意思呀?”
評論區立刻有人回複:
[就是中看不中用呗]
[像花瓶一樣除了好看一無是處]
[建議改行當顔值主播]
被當衆打臉,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漂亮主播要惱羞成怒時,雲想卻平靜又認真的問:“好看不就是花瓶最大的用處嗎?而且花瓶還可以用來插花、養植物。”
她擡手劃過白闆上的知識點,“就像我的課,既有顔值,又有幹貨。我就當你們是在誇我了。”
這番不卑不亢的回應讓評論區風向開始轉變:
[說得好!]
[老師好可愛]
[突然被圈粉了]
[剛進來,這是在講教資嗎?]
雲想沒有繼續糾纏這個話題,而是将注意力重新放回課程内容上。但細心的觀衆會發現,她講解時的案例生動,闆書也很細緻。當講到“因材施教”時,甚至即興設計了一個互動環節,讓觀衆在評論區描述自己的學習困擾,她現場分析适合的教學方法。
評論區開始滾動真實的問題:
[背書總是記不住]
[案例分析題找不到切入點]
[教育學理論太抽象]
雲想湊近屏幕,眼睛因為專注而微微眯起,“這位'考教資的小李'同學,你提到背書困難,我建議試試'情境記憶法',把知識點編成小故事,比如把'啟發性原則'想象成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
就在這時,幾條評論插了進來:
[為什麼這個角度的怼臉拍都能這麼好看]
[這美顔看着好真實好漂亮啊]
[這顔值遲早要直播帶貨的,不可能靠一天一百的買課]
雲想的講解頓了一下,但很快又繼續道:“不過我沒有記憶方面的困擾,實際記憶方法因人而異,關鍵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直播接近尾聲時,評論區突然刷起一片問号:
[怎麼買不了課?]
[鍊接下架了?]
[老師課賣完了?]
雲想疑惑地瞥向後台,這才看到後台訂單狀态顯示“已售出1”。她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揚,聲音裡帶着掩不住的欣喜:“是這樣的,我的課每次隻放一節,今天拍的明天講。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明天再來拍哦。”
話說完,評論區瞬間沸騰:
[太少了吧!]
[一天多開幾場啊]
[搶不到怎麼辦]
[老師加個班呗]
[一人血書求加量]
雲想看着飛速滾動的留言,雲想笑着對鏡頭揮揮手,“今天的直播就到這裡啦,明天同一時間,我們不見不散!”
關掉直播後,雲想就迫不及待地沖出書房。客廳裡,周忱剛放下手機,眼睛裡滿是笑意。
“周忱!我賣出課了!”雲想跑到沙發前,她舉着手機,手機屏幕還亮着後台訂單頁面,“你看,真的有人買了!”聲音裡滿是掩不住的雀躍。
“我看到了,條理清晰,案例生動,比很多在職老師講得都好。”
“真的嗎?你以專業老師的标準來看,我剛才的講課也是合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