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出征許國的消息傳到甘棠殿時,已經是幾日之後了。聽說太子深夜叩門齊王,醜時方出,第二日齊王便下令齊軍整軍待發,太子諸兒為主帥,夷仲年将軍随行為副帥,先赴鄭國會盟,再和鄭國共同出兵許國,讨伐許國國君去年冬未按禮參拜周天子的不敬之罪。
許國國小,平日裡和衛國最為親近,此次鄭、齊兩大國壓境,卻不知衛國救也不救?如若衛國起兵應戰,鄭齊便可順勢攻打衛國,讨其助纣為虐之罪;如衛國選擇沉默,那必使平日裡和衛相好的小國心中戚戚然,鄭齊便可藉次立威,引得更多小國追随。
鄭國雖和許國無怨,但素來無事也要找個由頭攻擊别國,此時齊國竟主動遞上橄榄枝,還在文書裡殷勤示好,願以鄭國馬首是瞻,鄭國自是喜不自勝,欣然同意共同出兵許國。
卻說夷仲年聽聞齊王答應了太子出兵的提議,不由困惑地向齊王問道:“我齊國向來從不輕易讨伐他國,況素日和許國并無恩怨,此次出兵名為攻許,實際可為伐衛,以懲戒衛君強納清公主為妃的荒唐行徑?”
齊王點頭,答到:“正是。”
“可大王早在幾日前已決心不出兵伐衛,為何此時又答應殿下的提議?”
“仲年,你覺得太子這個計謀如何?”
“甚好,殿下年紀輕輕能想出此等計謀,令本帥佩服。借鄭伐許,勝算極大,卻陷衛國于兩難。”
齊王笑到:“我也不曾想太子如今也懂上兵法了,正好可以出我齊國一口惡氣。”
“可大王最初不是考慮到這兩年戰事頻發,不想因此事大做文章,以便我軍休養生息嗎?”
“那天深夜,太子帶着這個計謀來到漢廣殿,想必他已思量許久。太子很少會拂我的意。
此次這般,或許是他覺得衛國此行辱我國威,終難接受;又或者他兒女情長,要為清争一口氣。無論是何種原因,他是将來齊國的王,如今各國縱橫聯合,朝夕變化,一進一退都是刀光劍影,我們也需要慢慢曆練他,紙上談兵總不是辦法!
我料那衛王晉此次不會出兵,加上鄭國在,我齊國士兵應不會多少折損。但此行路途遙遠,屆時七月流火,天氣燥熱,你務必讓下面備好糧馬草藥,保證太子平安歸來。”
夷仲年心裡發熱,感念齊王為諸兒的一番苦心,欣然領命,便回頭準備去了。
莒氏聽到這消息,起初尚不相信,那日齊王摔杯拒絕出兵的情景還曆曆在目,待大力再去打探證實了此事,莒氏難掩激動督促婉即刻去感謝諸兒,謝他為清的請命,心中亦不由疑惑:“難道這太子和清出嫁前有什麼來往?竟為了清去觸齊王的龍須?”此事足以證明太子如今的分量,更需要提醒婉日後好好籠絡太子。
婉領命出了甘棠殿,似吃了梅子般,心裡酸酸的,又似有一點暖。清如果知道齊國發兵的消息,就算現如今木已成舟,但母國不曾放棄她必定會多一分活下去的信心。
想起那夜諸兒送她回甘棠殿,她突然心裡滿滿都是諸兒,她想立即見到他向他道謝。她加快了步伐,朝長樂殿走去,路上聽得幾個宮女模樣的人邊說邊笑:“聽說殿下今天就要親征了,現在軍隊已到了朱雀門。我們正好今日無事,要不要去看看殿下的威風啊,說不定我們運氣好,可以看到他本人!”幾人笑做一團,邊走邊打鬧。“今日若見到殿下,怕你們今晚又要嚼半夜舌了!”朱雀門離此處不遠,婉慶幸聽到她們對話,決定尾随這幾個宮女,到朱雀門一看究竟。
朱雀門已經大開,隻見主行部隊已列隊整齊,齊國男兒本來身量高大,現騎在馬上,身穿軟甲,頭戴纓帽,更顯得威武神氣。街道兩側已占滿了人,有來送行的妃子仆人,也有湊熱鬧的宮女。幸好婉個子嬌小,随着那幾個宮女左鑽右挪,不一會就擠到了前面。
隊伍最前的正是諸兒,他們已列隊完畢,隻待吉時一到,便準備出發。街道邊看到諸兒本人的宮女們,或壓低了聲音興奮偷笑,或竊竊私語,諸兒早對此見怪不怪,嘴角挂着一絲淺笑,目不斜視,望向遠方,他第一次被命為出征主帥,雖心裡知戰場上最後拿主意的還是夷仲年,但這場戰争足以讓他施展自己平時所學,故而意氣風發。
這時馬側的石之紛如拍了拍諸兒,示意他往右看。諸兒心中暗笑石之紛如八卦,還是轉了頭朝路邊掃了一眼,卻看到人群中一個鵝黃色的身影,正是婉兒。
看到諸兒終于望向她們這邊,婉擔心諸兒看不見她,激動地踮起腳尖,忙朝諸兒揮了揮手。諸兒不曾想今日在此竟能看到婉,心中一股熱浪湧起,連忙揮手向婉示意。人群中立刻有宮女激動地尖叫起來,婉卻在尖叫聲中冷靜了下去,此刻馬上的人,不是她的兄長,而是齊國主帥,受着衆人的愛敬。她略帶失落地放下了手。
婉此刻為何在此出現,是為他送别,還是有急事想求?來不及細想,他翻身下馬,徑直朝婉走去。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眼睛都望向諸兒,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他走到婉的面前,兩邊的人自動讓出了空隙,空氣似乎也凝結了。“婉妹妹,你來可是有什麼要緊事?”
婉望着身穿戎裝的諸兒,一時竟不知說些什麼。這時号角聲吹響,原來是啟程的時刻到了。
“殿下,此行路途遙遠,一路保重。”千言萬語,最後隻彙成這一句話。
諸兒得知婉竟然是來為他送别,心中快活極了,朗聲大笑:“等我回來!”說罷,轉身走到隊伍前方,潇灑地躍身上馬,朝朱雀門外奔去。後面的部隊,緊跟其後,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路邊的人漸漸散去了,婉慢悠悠地往回走着,諸兒的笑容還停留在她的眼前,原來那人笑起來是如此的好看。想到此次一别,再見不知何時,她心裡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怅。
諸兒一隊出行時正是盛夏。酷暑當空加之蚊蟲騷擾,部隊裡有些體弱的,尚未開戰竟開始倒下來。諸兒憐惜部下,便令部隊早晚行兵,白日過于炎熱時就選擇陰涼處休息。這樣走走停停,部隊抵達許國邊界時,已是七月末了。
齊軍駐紮下來,又過了幾日,鄭國軍隊也到了。聽人彙報,這次鄭國為首的統帥竟是鄭國的太子忽。諸兒得知此消息後,要求屬下即刻到鄭國駐營,請求兩國主帥相見。
諸兒在齊國時,也曾聽過鄭忽的一些傳聞,因鄭國出兵最頻,這鄭忽多有上戰場的機會,據說用兵頗有一些章法。且現如今鄭國和齊國國力最盛,諸兒和太子忽就成了各國公主婚配的最佳選擇。聽說莒氏也曾求齊王向鄭國提親,想為婉謀得佳婿,隻是當是婉年齡過小,此事齊王隻是在和鄭國公一次會盟時玩笑般提出,并未認真對待。
諸兒得知鄭忽同意了他的會面請求後,匆忙打扮一番,朝鄭軍大營走去。石之紛如跟在後面暗笑:“兩個大老爺們相見,自己主人怎麼比去見個姑娘還打扮得精神?”
諸兒來到鄭軍大營營帳時,鄭忽已立在門口多時,看到諸兒,忙滿臉堆笑地迎上去:“百聞不如一見!公子諸兒果然是人間龍鳳,氣度不凡。”
諸兒跟随鄭忽走進大帳,心裡暗思這鄭忽和自己所想完全不同。鄭忽中等身量,面皮白淨,眉目溫柔,衣着言語間謙遜平和,既無鄭國公的嚣張跋扈,也無戰場戎馬将軍的疾言厲色,倒似養在世家的溫潤公子,一見便令人心生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