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兒答道:“翩翩君子,與之相處,如沐春風。”
齊王說:“前不久鄭國使者已派人前來提親,想讓我把齊國的公主嫁給鄭忽做正妃,且指名是莒夫人的女兒婉。”
諸兒緊張問道:“父王可答應了?”
齊王沉吟了一會,搖頭道:“我并未拒絕,隻是說待婉兒再大一些,明年再議。”
“父王不是很久之前,便中意鄭忽嗎?”
“放眼諸侯之間,鄭忽确是難得的佳婿。隻不過鄭忽此人性格過于溫厚,和他那老奸巨猾的父王簡直是南轅北轍。我聽說除卻公子忽,鄭國的公子突也頗有些能力,在朝堂中也有不少簇擁。現在是鄭國公尚在,他那些公子們兄友弟恭。倘若一日鄭忽繼位,不知道他的位子穩是不穩?”
“父親的意思是?”
“魯國的公子允年初剛繼位,魯國人私下裡傳是他弑殺了他的兄長息姑才登上王位的。我倒覺得讓婉嫁入魯國說不定對我齊國将來幫助更大些。”
諸兒心中不悅:“難道父王給婉公主尋夫婿,隻考慮對方的王位,卻完全不在乎對方的品性,不擔心婉公主嫁到他國是否幸福?再者,宮裡适齡的公主甚多,若魯國重要,盡可以拿其他公主去測試一下魯國對後位的打算。”
齊王哈哈大笑,說到:“我兒愚鈍!你是将來要做國君的人,豈能問出此等小女兒問題?大國婚配從來都是利益先行。
再者你問我為何隻關切婉的婚嫁,我倒問你,放眼我齊宮諸多公主,可還有誰的容貌才情在婉之上?容貌才情還在其次,胸有丘壑才是關鍵。現如今除了婉,還有如意、芷若、芸兒都年齡相仿。
芷若是魯夫人長女,身份倒是尊貴,可是一味的要強跋扈,如此狹窄心胸,如何能經得起真正的宮廷大浪?如意母親身份低微,将來配個他國公子就夠了;芸兒性子柔弱,向來不像有主見的樣子,倒是她的兄弟小白,年齡雖小,我看将來說不定會有一番作為,可惜是又不是女兒身。”
諸兒心裡大驚,平日裡并不見齊王和各宮子女有多少接觸,如今對每個子女如數家珍,不僅年齡、名字,連各自性格都如此清楚。那自己的言行舉止父王也是心若明鏡了。想至此,不由得戰戰兢兢,還好自己在國事上從來都是費心費力,并無半點私心。
齊王又說道:“你将來也是要做國君的人,身邊全是讨你歡心的人,很難聽到真話。用什麼法子聽到真話,找到賢士,還能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為你效勞,這些都是為人國君要去學習的。你這一路上,看到真正的百姓生活,有何體會呢?”
諸兒又把自己根據一路見聞寫就的疏呈上,裡面有建議官府豐年平價買進百姓餘糧,饑年再平價賣出,以防商人賤買賤賣,從中牟利;有建議官府購買種糧農具,先無償給百姓使用,待百姓産糧後再用餘糧償還租息;還有建議保障出征軍人的家屬的飲食起居的。
齊王逐條看過,邊看邊問,雖覺得很多建議不夠成熟,有的隻一味考慮百姓,卻忘了王室的錢财還是要來自百姓;有的又過于理想,實施中必有重重阻礙。
但是看到諸兒心中已有百姓、已有國家,便覺得萬分安慰,又看到諸兒豐神俊秀,在諸國的太子人選裡,無論相貌還是能力都是極拔尖的,心裡忍不住得意和寵愛,便對諸兒的提議滿口贊同,私下裡卻打算叫公孫止來把這些提議逐個細化修改,落實到實處。
轉念間齊王又說:“你如今也是做父親的人了,這也是一件大喜事,下月十五日剛好是這孩子的百日,我已經傳人給他準備百日宴席了。誕育長子,蕭氏算了立了一功,屆時也可邀戎狄的大公子來我齊國,一方面也算是給蕭氏娘家人面子,另一方面聽說戎狄近來國内不穩,你也可以趁機打聽一番,如有異端,早做準備。”
諸兒忙答道:“謝父王恩典,考慮得如此詳盡。”
齊王卻笑道:“如真要謝我,你趁早再多納些妃子,把後宮充盈一下,多給我生幾個孫兒,讓我齊國後繼有人。做太子的,哪個像你這般清心寡欲的?”
諸兒卻不接話,又想到了婉,想到那魯國的公子允弑了兄長才登上王位,心性必然狠辣,他決不可讓婉嫁給這樣的人,便說道:“現如今還是婉公主的婚事要緊些。以兒臣看來,鄭國勢大,鄭忽深受鄭君和朝臣的擁戴,婉公主還是嫁給鄭國更利于我齊國的長久之勢。”
齊王本來對此事猶疑不定,如今看諸兒盡力贊成齊鄭聯姻,便打算遂了諸兒的意,說道:“孩兒既如此想,為父的聽你的便是。待明年開春,我便正式派人回複鄭君,詳細定下婚約。”
諸兒像放下了一樁心事,既開心又似失落,輕聲說道:“如此這般,那鄭忽有福氣了。”
齊王大笑:“是福是禍,那要看鄭忽能不能過這美人關了。衛君甘冒得罪我齊國的風險也要強占清兒為妃,鄭忽将來是否能抵得過你婉妹妹的美人計也不好說啊。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婉兒如今年齡尚小,我察覺糾、小白都愛圍在她身邊,嬉戲玩樂。還好她是你們的手足,倘若她是異國女子,難保不會在你兄弟之間引起一場争奪啊。将來嫁入他國,希望她能好好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智,讓鄭國助我開疆擴土。”
諸兒卻隻聽到糾和小白愛糾纏婉,心下不悅,但也不好發作,又心不在焉地和齊王說了會兒話,便辭别齊王,回宣化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