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桃夭定終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錄 > 第15章 戎變

第15章 戎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過了小滿,天氣就止不住熱了起來。齊宮最近頗不平靜,先是齊王外出行獵時被一隻草堆裡的熊突襲,從馬上摔了下來,雖不緻命,但依然摔傷了右臂,按太醫要求隻能靜養。誰知沒過幾天,夷仲年常年征戰留下的腰傷又犯了,開始他不當做一回事,後來連行走都疼痛難忍,他隻能告病在家,不遇大事也不進宮了。

齊王本打算過了春天就分别派使者去鄭國和魯國為自己的女兒們提親。鄭國去年冬天已向齊國表明聯姻之意,魯國國君則通過國内的家臣緻信給魯夫人試探是否齊國有聯姻打算。

聯姻本是今年大事,奈何瑣事層疊,齊王身體又受了傷,這事就耽擱了下來,打算入夏再議。諸兒則愈加繁忙,平日裡的一些奏折先是到他這裡,由他和其他大臣商議批閱後再呈與齊王。這日的一則奏折卻讓諸兒腦子如同炸開了鍋,讓他直奔漢廣殿。

原來是北面的狄戎反了。現在的狄戎王是蕭氏的同母長兄哲哲,他因為蕭氏嫁給齊國太子的緣故被老的戎狄王選中并最終繼承了王位。隻是他并非嫡生年齡又甚年輕,即位後無論是兄弟們還是其他部落内的首領都蠢蠢欲動,如此局面維持了兩三年,最後國内還是反了。

如今造反的是哲哲的異母兄長哲别,他當時也是王位的角逐者之一,最近好像和南面的楚國剛搭上了關系,又拉攏了兩個部落首長,于是策劃了政變,暗中刺殺了哲哲的母親,囚禁了哲哲妻兒,哲哲則趁亂逃了出來,現在生死未蔔。哲别為穩定王位,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兵向南,現在已攻陷燕國,正朝齊國邊境壓來。

諸兒來到漢廣殿時,齊王正在觀看幾個舞女跳舞,他最近決定徹底放下政務,遵醫囑好好修養身體。看諸兒進來,他忙讓舞女撤了,笑問諸兒此時怎有閑心來漢廣殿。待諸兒告訴了齊王狄戎壓境的消息,齊王半響沒有說話。

諸兒着急地問:“父王,狄戎壓境,我們如何打算?”

“自今春打獵遇上那隻惡熊,我心裡就一直不平靜。

如今總算應驗了。擊退狄戎不難,難得是穩定狄戎;現在那造反的哲别,狼子野心,當時就是我齊國一大患,幸而後來老戎狄王沒選哲别繼位。

可惜當時老王不夠狠辣,既選了哲哲做王位,就應該放逐哲别,不然也不至于生出今日的禍端。如今他篡奪王位,勾連楚國,還策反其他部落,說明他早已布局良久。

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盡快弄清哲哲是生是死,如果他還活着,我們勝算還大些。要是他不在了,挑選誰來扶植就頗要花費一些心思了。”

諸兒看到這個奏報隻是想到如何禦敵,誰知齊王想得如此深遠,心中歎服,說道:“兒臣但聽父王安排。”

齊王略帶擔憂地望向諸兒:“孩子啊,你年齡尚小,但為父這次卻不得不讓你作為此戰主帥。我手臂受了骨傷,夷将軍還在卧床,公孫止治理内政雖一把好手,卻無陣前對決的經驗。

其他幾位将軍雖然經驗比你豐富,但在軍中威信卻不如你。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氣,領兵最重要的是威望。

為父思量再三,還是把主帥的擔子交給你最為合适。但你經驗确實太少,此次戰役估計形勢多變,你現在就悄悄去夷将軍府,務必好好聽他分析形勢,牢牢記下他的話。

現在是六月,如果到八月戰況尚未明朗,為父到時身體應該複原的差不多了,就會為你援戰。”

諸兒點頭告别齊王,走到殿門口,齊王喚道:“孩子,記得,勝敗乃兵家常事,莫要争一時意氣,你不僅是此戰的主帥,更是齊國萬千民衆未來的王。”

是夜,諸兒率輕騎部隊三百餘人出了齊宮,朝狄戎進犯的邊境泃水奔去。齊宮裡面甚少人知道此事,直到兩三日後,夷仲年的副将燕将軍聚集大批人馬辎重率兵出征,戎狄進犯齊國的消息才在齊宮傳開。蕭氏聽到這個消息起初還不願相信,自己跑到宣化殿看不到諸兒身影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身子一下子癱軟許久不能起身。

諸兒一隊晝夜行軍,約莫幾日便渡了黃河,直奔泃水。到了泃水附近,他按着夷仲年的交代,白日匿于附近茂林之中,隻是挂出一旌旗,上面畫了鷹隼,顯眼地飄在泃水岸邊。原來這是狄戎之前和齊國約下的求助信号。夷仲年讓他在此等待十日,若仍等不到哲哲部隊,此時齊國的大軍應該也能到了,諸兒便可指揮軍隊渡了泃水,正式開戰。

話說那篡位的哲别從北往南,一路攻下燕國,到了泃水北岸,雖然士氣高漲,但齊國速來有善戰之名,且鄭、魯國都和齊國交好,所以哲别并不敢貿然過河,隻是在北岸駐營紮寨,等待齊國軍隊到來,再派使者前去談判。如果齊國能承認他的新王地位,那就暫時休兵;如果齊國向他追責,他再以外國幹政之名開戰不遲。

自叛變至今,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哲哲生死未蔔,他派出大量人馬搜尋卻始終無果,齊國軍隊也一直不見蹤影。

泃水另一岸的諸兒等了兩三日,還是沒有哲哲音訊。現在已是盛夏,藏在叢林裡的士兵白日不能高聲言語,做飯也隻能是在天亮之前和黃昏以後。加之蚊蟲騷擾,士兵們頗有腹議。

諸兒本有自己的營帳,但為了平息大家心中的不滿,便出了營帳,和大家同吃同住,營帳則留給幾個天熱中暑的士兵。好在在第三日黃昏,有眼尖的士兵看到泃水岸邊爬出幾個人影,諸兒接到報告過來查看,發現為首的正是哲哲。諸兒忙派人出了叢林,迎接哲哲并收了那旌旗。

哲哲在泃水附近已藏了十幾天,今終于和齊軍會晤,激動得涕淚交流。他自戎城大都逃出,一路都有哲别派出的人馬追殺,好在他隻帶了十幾個屬下,換成漢人裝扮,路上雖幾次險些被捉,但都僥幸逃脫。現哲别大軍已攻下燕城,哲哲隻得泅水來到泃水對岸,如果齊兵前來救援,必會途徑此處。

諸兒又細細問了狄戎叛變内幕和哲别本次大軍情況。哲哲說哲别南下大軍中正規作戰軍隊隻有五千餘人,剩餘兩部落首領各帶領各族部隊,較大的一隊三千餘人,較少的一隊兩千餘人,聽說途中又俘虜了一部分燕國士兵,一起并入作戰隊伍裡去。

這萬餘人大軍中,燕國士兵随時可能會倒戈,兩部落首領各自擔心自己部落實力受損,雖然參與了這次叛變但并未使出全力。隻有那正規部隊的五千餘人,因主帥是素能征戰的阿骨打,才是需要小心提防的。

這阿骨打是當年跟随老狄戎王一路打過江山的,非常有實戰經驗。後來哲哲上位後,不同于老王急于擴大地盤,因和齊關系較好,更樂于守着目前的疆域。

雖然阿骨打仍是軍内主帥,但哲哲看他仍熱衷于之前打打殺殺的日子,便并未真心用他,隻是高官厚祿地養着他而已。哲别或許就是看到了這個嫌隙,不知何時暗中拉攏了阿骨打,并許諾他若助自己登上王位後必延承老王遺志開疆擴土,所以阿骨打帶領軍隊造反,才讓哲哲倉皇逃跑。

諸兒細細安慰了哲哲,說再等數日待齊國大軍一到,便會渡河正式開戰。誰知哲哲卻雙膝跪了下去,說道:“殿下,不可。如今我妻兒都在那哲别手中,如若真的兩軍對壘,屆時他們必拿她們性命要挾,令我進退兩難。如今我有一計,隻是頗要冒些風險。”

諸兒見他剛剛獲救都不曾下跪,現在卻為了妻兒如此,心下感動,連忙扶了哲哲起身,說道:“戎狄王先說說看。”

原來哲别此次南下并未直接帶哲哲妻兒随行。一則他離開大都時并不知哲哲生死,如果哲哲已死,帶着他的妻兒就失去要挾用途;再者,如果路上帶着哲哲妻兒,如若虐待必會讓有人說他狠心,如若好好待她們,又擔心她們路上胡言亂語動搖軍心。

所以此刻哲哲妻兒仍被囚禁在大都。哲哲打算走水路避開戎狄大軍,過了燕國王城後再換為陸路,騎馬進入大都,現在大都人馬空虛,趁機先将妻兒救出,再回來和齊國大軍回合,這樣再次和哲别正面對決便少去後顧之憂,可全力迎戰。

諸兒見他說的有理,但是不放心他帶着自己的十幾個屬下回大都,他想到齊國大軍到此估計還需七天左右,到此稍作調整也需數日,這段空隙時間倒可以随哲哲一同去大都,助他奪回妻兒。

諸兒的想法正中哲哲下懷。哲哲心裡本想求諸兒随他前去大都增加勝算,可諸兒貴為齊國太子,兩軍大戰前來回奔波,又踏入異國領地風險甚大,所以并未敢開口求助。聽諸兒如此說法,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說:“自此殿下就是我哲哲一生的性命之交。倘若哲哲以後還有機會活着,風裡雨裡都受殿下調遣招呼。”

然而幾個齊軍将領因擔心諸兒安危,對此建議紛紛反對。諸兒隻得細細把此事的關鍵之處告訴大家,既然那哲哲是重情重義的人,必先要救出他妻兒,這樣也是掃除兩軍後續對戰的擔憂。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