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桃夭定終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錄 > 第39章 子同

第39章 子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姜太爺終于不再滿肚惆怅,滿意地走了。敏卻愈加冷了,那些話她究竟是在安慰父親還是安慰自己?

時間是一把武器,傷的不隻是對手,還有自己。當心被磨砺得讓她對允的移情越來越少傷痛,她還能真正感受到歡樂嗎?她如今顧不得這些,她不想被妒忌和仇恨裹挾,幸好身邊有慶兒和牙兒。

。。。。。。

允對他和婉的孩子不能重視再多,孩子一出生,便以太子之禮接待,在太廟召衆臣舉行了太牢祭祀儀式,意為昭告祖先和天下後繼有人。

而孩子的取名,更是向有名的大儒申繻詢問,這大儒拉着山羊胡子從取名的常有方法信、義、象、假、類開始掉書袋,在适當賣弄完自己的博學後,最後建議為孩子取名同,因為孩子出生的日子可巧和允是同一個幹□□将來必和允有同樣的成就和功業,這馬屁拍得允欣喜不已,直接就用了這個名字。

婉在旁邊也暗笑不已,想不到一臉文鄒鄒模樣的大儒,背裡竟是個馬屁高手。

各國陸續也有賀禮來,齊國的賀禮卻是兩份,一份是以齊王的名義,一份竟是以太子的名義。齊王的禮物是紅珊瑚擺件,一看就是稀有的真品,寓意更不言自明。

而太子的禮物也十分名貴,是一顆碩大的夜明珠,放在屋内通室生光,連阿嬌看到都驚呼:“夫人,這寶珠好名貴,都比得上當時老夫人陪嫁到齊國的那顆明珠的色澤了。”婉的臉一霎有些蒼白,但很快便恢複如常,和允評論起其他國家的賀禮。

日子就在幼兒新生的慌亂、忙碌和幸福之中快速地飛逝了。婉從來不曾想過孩子的出生會給她帶來這麼大的慰藉。

當粉嫩嫩、肉乎乎的同偎依在自己懷裡時,齊國的往事如煙塵般漸漸沉寂,偶爾想起母親和小時候的日子,她變得平靜,甚至是快樂,這些年母親逝去的傷痛,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漸漸平複了。

冬天的時候,紀氏的孩子也出生了,是一個女孩兒。婉因為自己有了孩子,明白了孩子對一個女子的重要,所以打心底裡替紀氏開心,兩個孩子因為年齡相仿,婉和紀氏就走得愈加近了。

紀國公借着探望女兒的名義,冒着歲末的大雪來到了魯國,希望魯國可以繼續在撮合齊紀關系上出力,可惜允除了好生招待并未給他一個切實的回複,齊國剛為同的出生送了大禮,允不想在此時去談這些事情,隻是安慰紀國公待明年開春,再慢慢籌劃此事。

然而到了第二年,紀國公的心就更不安穩了。原是鄭國的兩個小邑盟和向又叛了。這兩地原是天子舊邦,當年周天王和鄭國公還在柔情蜜意中,天子看中了鄭國的四塊屬地,便拿出自己的12塊屬地與鄭國公交換。

鄭國這四塊屬地連在一起,頗适合耕種,又近洛邑遠新鄭。而天子的地雖說有12塊,但皆是支離破碎,人口稀少之地。但當年鄭國公一為讨好天子,而且鄭國頗有治荒經驗,别人眼中的荒地在他眼裡卻似寶貝,所以這筆交易雙方當年都甚滿意。

可惜短短數年,天子和鄭國公就漸行漸遠,繻葛戰後,鄭國徹底和天子宣戰,鄭國愈強,天子沒落。

這場戰争,在每個諸侯心中都似一場強震,盟和向便是其中之一。這兩個小邑劃給鄭國後,鄭國幾年間就把他們治理得像模像樣,周天子卻又眼饞起來,偷偷派人到盟向許了不少好處,這盟向兩地的長官也是個糊塗人,認為天子來示好那是天大的面子,就偷偷叛了鄭國。

鄭國公後來派了原繁率了一支隊伍稍作征伐,盟向就又乖乖地重投鄭國懷抱。誰曾想才過了沒多久,這兩個長官居然大膽包天又叛了!

鄭國公上次原本想低調處理,不再公然挑釁天王,這次聽到消息,心中譏恨交加。天王如此不罷休,自己又何必一退再退?攻下盟向輕而易舉,難的是如何震懾天子,讓他不再背後搗鬼。

過了不久,齊國、衛國就同時收到了鄭國公求助的信件。諸兒雖心中竊喜不久又可以和鄭忽見面,但是也不免疑惑鄭國公為何攻打兩個小邑竟要使出比上次對戰周天王還要大的架勢。

齊王笑着對諸兒說:“這便是鄭國公老辣之處。若鄭國憑己之力打敗盟向,打的若輕了,難保下次這兩個狡詐之輩再犯,若打的重了,盟向如何經得起鄭國大軍,全邑覆滅對鄭國又有什麼好處?

但若聯合我國和衛國,即便隻是去盟向邊境晃悠一圈,盟向後面的煽風點火之輩以後也會收斂許多。你這次去,輕裝簡陣,無論進退,但憑鄭國安排。”

衛君收到求助信息,更是忙不疊派太子汲子率隊奔赴盟向邊境。這些年,因着衛國和齊國的姻親關系,再加上衛君對清長寵不衰,清又為衛國添了兩個小公子。

齊王早已原諒當年衛君的荒唐,甚至還暗自慶幸清直接嫁給了衛君,所以對衛國也頗為照拂。齊國和鄭國又一向最好,衛國好不容易貼上了這兩個最強友邦,如今齊鄭有事,衛國自然是全力支援。

三國軍隊集結到向城邊境時,正值初秋十分。向城的百姓正在田裡秋收,突然間有人擡頭看到軍隊黑壓壓地列隊站在金黃的田地旁,不同顔色的旌旗在湛藍色的天空下安靜地飄蕩,這人被吓得失了聲,隻是拼命搖晃身邊的人,所有的人很快都發現了,如同正午的一個噩夢,大家都被魇在那裡,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知是哪個人最終從夢中驚醒,大喊:“快退回城裡去。”大軍也不去追趕,向城矮矮的城牆在他們的眼裡似乎根本不值得攻進去。

向城裡的首領之前聽聞鄭國來讨的消息,便一早向周天王求援,可惜三軍壓境數日,依然等不來援軍,前年天王集結了衛國、陳國尚不能抵抗鄭國軍隊,現如今鄭、親、衛三軍合圍,天王如何敢再去應戰?

第四日淩晨,向城首領悄悄開了後城門,城裡上萬人在秋日寒露中蜿蜒西行去了。鄭國不費一兵一卒白得了個空城,正如鄭國公早前對鄭忽交待:“人不重要,地重要。”待三軍進城裡清點完畢,準備向盟地進發時,有信使來報,說盟地人早全部棄城逃跑了。于是鄭忽隻是派了一支隊伍前去盟地,其餘人馬在此就拜别了。

臨行前,鄭忽和諸兒并肩持辔,慢悠悠地騎行在田地間。隻見鄭忽用力地擁抱了一下諸兒,兩人又貼近說了很多話,兩人的馬才慢慢分開,朝不同的方向馳去,後面的将士習以為常,倒是初次助戰的衛國太子汲子在後面看呆了。

藍天下,金黃上,鄭忽和諸兒一個溫厚一個飄逸,兩人關系是如此親密,又如此不避諱衆人,汲子一時竟無比的羨慕起來。

在國内,他也有知音,那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子壽,也是他當年的未婚妻,後嫁給他父親的清的長子。子壽總是無比的地信任和依戀他,而他卻不能像如今這二位可以在大庭廣衆之下回應子壽。朝内有太多的人想看到他們分庭抗禮,他不知怎樣的距離才是合适。。。。。。

大軍撤離後半個月,鄭國就遷了國内一部分百姓到盟地和向地,每個城邑專門派了一支軍隊鎮守。周天王見到此狀,心中暗罵鄭國公老奸巨猾,自己又平白失了兩塊領地,卻無奈隻得另辟了自己的一塊領土郏地來安置原來盟向的百姓。

諸侯看此周天王吃了暗虧也發作不得,心中愈加忌憚鄭國和齊國。紀國公更是三番五次催促允從中調停紀國和齊國關系,允隻得安慰紀國公,不若先将前年和天王定的姻親落定,再緩和和齊國關系不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