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甯凱看着她筆記本上的筆記——密密麻麻的批注中,每隔幾頁就會出現一個大大的感歎号。
"300年前,"瑪格麗特指着遠處的大本鐘,"人類發明鐘表想要'控制'時間;200年前,我們發明攝影想要'凝固'瞬間;現在......"她的目光落在項甯凱身上,"你們創造了讓逝者'存在'的方式,卻始終保持對生命的敬畏。"
研讨會最後一場圓桌會議。主持人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他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在會場回蕩:"最後一個問題:數字永生會終結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嗎?"
席衛軒接過話筒,指尖微微發抖:"恰恰相反,"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放大,"正是因為我們創造了虛拟的'永生',才更清楚地認識到......"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學者,最後落在項甯凱身上。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
"真正的永生,"席衛軒的聲音有些哽咽,"存在于每個被銘記的瞬間。"
項甯凱适時調出最後一張幻燈片。屏幕上是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邊緣已經泛黃,右下角有一個模糊的指印。
"這是湯姆生前最後一張照片,"他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通過記憶銀行,他的母親每天都能和他'合影'。但最動人的不是技術......"
他伸手撫過照片,指尖在屏幕上留下淡淡的影子:"是母親每次都會在照片背面寫一句新的'早安'。有時是'今天下雨了,記得帶傘',有時是'我做了你最愛吃的藍莓派'......"
會場裡響起輕輕的抽泣聲。項甯凱看到第一排有位女士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研讨會結束後的深夜,泰晤士河畔的石闆路上鋪滿了金黃的落葉。項甯凱和席衛軒并肩而行,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
"明天媒體肯定會大肆報道。"席衛軒仰望星空,北鬥七星在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頭條會是'記憶克隆技術:數字時代的永生之路'。"
項甯凱搖搖頭:"我隻希望人們記住一件事......"
一艘夜遊船從河面駛過,船上的彩燈在水面投下斑斓的光影。遊客的歡笑聲隐約傳來,還有人用手機播放着《友誼地久天長》。
"看,"席衛軒突然說,"他們不需要技術也能創造永恒。"
月光下,泰晤士河泛起粼粼波光。遠處大本鐘傳來整點的鐘聲,在潮濕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悠遠。鐘聲回蕩,像是時光本身的低語。
"知道嗎?"席衛軒壓低聲音,"我今天收到了将軍的郵件。"
項甯凱挑眉:"說什麼了?"
瑪格麗特的短信提示音突然響起。她看了一眼,笑道:"'讓記憶溫暖人間'——隻有七個字。"
河面上,一輪明月倒映在水中,随着漣漪輕輕晃動。就像那些被數字化的記憶,看似永恒,實則每一刻都在流動、變化。
這部作品最終完成了從科技探索到人文思考的升華,留下的思考空間正如泰晤士河水——永遠流淌,永不停歇。
(全文已完,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