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時辰,一人刨開碎石,激動喊道:“君侯,你快來看!”蔡霈休走上前,衆人讓出一塊空地。
蔡霈休抓起褐色的泥土,裡面還混有腐爛的樹葉草木。
“把鐵鍬給我。”一人将手中的鐵鍬遞上,蔡霈休對着那露出堤壩狠狠挖了一鍬,裡面仍是同樣的泥土。
蔡霈休一把摔掉鐵鍬,怒道:“這群狗官。”
甘陵地界位處曲良江下遊,一直以來都是防洪重地,朝廷每年下撥數額龐大的款子用于堤壩修築,太守須親自巡視,查看有無疏漏,卻沒想到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防洪壩統一要求用石壩來修築,堤壩以精選的巨石堆砌,用鐵锢之,雖耗費人力錢财許多,卻使堤壩猶如銅牆鐵壁,輕易不會決堤。
而如今這下遊堤壩,内裡全是用泥土草木修築的土草壩,并沒有完全加固,外層則是拿石塊堆砌了兩尺不到深度,也不怪無人發現其中端倪,若不是顧逸的一番話,她也險些受騙。
回程路上,衆人途中在驿站換了次馬匹,快馬加鞭返回榮泉城。所有涉案之人皆已單獨關押在牢房,蔡霈休也不急着把人聚在一起當堂問審,從中選了怕事的青山縣縣丞,打算單獨盤問。
蔡霈休手下侍衛,不少是随蔡謹上過戰場的兵卒,自身透出一股殺伐之氣,那縣丞被身後兩人拿刀架住脖子,又有一人站他面前,從火盆中取出赤紅的鐵鈎,在他眼前比劃,當下兩眼一翻吓暈過去。
蔡霈休命人取來一桶井水,那縣丞猛被涼水澆身,整個人打着寒顫驚醒過來,放聲大喊冤枉,又罵她動用私刑,屈打成招,誓要出去參上一本。
此時元一進入牢房,在蔡霈休耳邊低語,少頃,蔡霈休轉身看着青山縣縣丞:“臨江縣縣丞孫運已全部招供,念在他第一個坦白,本侯可酌情減免其罪,留他一條小命。至于王縣丞你……”她停頓片刻,複道:“就等着押送京都,擇日問斬吧。”
這牢裡陰暗潮濕,火光中映出牆上挂滿的刑具,蔡霈休站在他面前,身後是分立兩側的兇惡大漢,見蔡霈休輕笑一聲,看他的眼神如同死物。青山縣縣丞吓得不清,連環的刺激令其再難冷靜思考,隻顫着聲道:“我招,我全都招,還請君侯給小人一條活路。”
大堂上,趙宏博整了整衣冠,雙手接過蔡霈休遞來狀紙,才看幾行,閉眼跪在地上,呼道:“下官有罪”。
蔡霈休忙命人将他攙扶起來,歎道:“趙太守也是心系朝廷百姓,這幾人沆瀣一氣,你受其蒙蔽,何罪之有?”趙宏博卻道:“下官治下不嚴,出了這等混賬事,實在無顔再做這一城太守。”
說罷就要取下官帽,蔡霈休最怕他這執拗的脾氣,勸道:“眼下案子還未審理完畢,丢失的官銀也未追回。皇上命趙太守協助我辦案,懲處一事,等案子了結再議也不遲。”
趙宏博正好官帽,拱手道:“是下官疏忽,下官定協助君侯審理此案,不放過一個涉案之人。”
知寶山下,田野間,農人正忙着給最後一批小麥播種,就聽得官道上傳來咯哒咯哒的馬蹄聲。
農人停了手上活計,但見西方一群人馬向這邊跑來,那人馬足有百數,在這偏遠地方出現委實壯觀。為首的是一名紫衣女子,隻見她左手持缰,右手握的馬鞭不斷向後抽打,柳眉杏眼,直視前方。
衆人催騎前奔,轉瞬便從他們面前經過,往知寶山方向趕去,唯留下空中還未落地的塵土。
當年趙宏博下放榮泉的聖旨一出,甘陵一帶地方官員人人自危,等趙宏博一到榮泉城,便着手推行新的條例。
甘陵素來是富庶之地,習國官員在此做官,可謂百利無一害的美事,通常在此任滿三年,就有望向上晉升,即使不能晉升,也可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可趙宏博到任後,頒布的第一個條例便是未有實績的官員,無法得到晉升推薦,并且延長任職期限,不可遞交調動申請。
習國地方官吏晉升考核分為三種:
一是在當地做出實績,傳揚到上面人耳中,可由皇上傳旨授意朝中官員,層層審核下來,無人異議就可起草策劃,再遞交到地方頒布施行。
二是官員在當地任職期滿,主動申請調離或升遷,朝廷會下派巡查官員來對其進行考核,考核通過,便會頒布新的任職公文。
三是地方太守自行考校下屬官員,太守将每個官員記錄在冊,選出符合晉升條件的官吏,向朝廷遞交舉薦信,再由上面派人巡查,若無疑問,便能晉升。
趙宏博頒布的這一條例,使許多昏庸官吏一生都難得到晉升,而他頒布的另一個條例,更是斷了這些官員的謀财之路。
趙宏博嚴禁治下的官員阿谀奉承、行污受賄,對于一切鋪張浪費行為皆從重懲處,又耗費三月重新審查整理各縣開支,制定出針對各縣的賬目。
地方官員無法從中獲利,得不到升遷,不能通過送禮來疏通官路,緻使他們心中苦不堪言,于是便有官員铤而走險,從水利修築上做文章。
甘陵一帶,原先偶有決堤之事,一些官員就想到用内裡填土草,外層再填朝廷規定的石壩原料,以此謀利。這些官員相互掩護,聯合采購商人做了假證,又得到通判楊經賦的幫助,成功欺瞞趙宏博四年之久。
楊經賦作為通判,是與太守聯系最密切的人,但趙宏博做事強勢,并不怕人監察,即便向皇上奏報,依然我行我素。楊經賦認為自己的職權受到威脅,趙宏博從來眼高于頂,不巴結讨好于人,是以他一心想讓朝廷将趙宏博調離榮泉。
嘉明四年,甘陵各地迎來秋雨季,而今年的雨勢之大,曆年罕有。填充土草的堤壩逐一遭洪水擊潰,淹沒數萬田地,與之相鄰的平關城也受到牽連,整個甘陵地界受災嚴重。
在官員們慌亂之際,楊經賦卻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欲把所有責任歸咎于趙宏博治下條例有誤上,他先是借查看水利工程是否有疏漏,前往各地安撫官員,又将謀劃與其細談,那些官員對他自是感恩戴德,做好充足準備,以應付朝廷的追責。
這是皇上繼位以來遇到的首個大災害,對此十分重視,朝廷迅速撥款銀兩及物資,以期能減輕災害造成的影響,楊經賦膽大妄為,又夥同幾位貪财的官員與山賊勾結,不聲不響地截下這批赈災銀兩。